高海拔灌区强淋洗法改良重盐碱土试验研究——以柴达木盆地希赛灌区为例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f3440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达木盆地希赛灌区属于典型的高海拔灌区,该区土地次生盐碱化严重。针对高海拔灌区盐渍化特征和治理难点,采用强淋洗法脱盐与微生物菌肥提升地力的综合改良方法对其进行治理。本论文通过室内土柱实验模拟研究了灌区重度盐碱土在淡水强淋洗下的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特征,掌握了定额灌水条件下的脱盐率,同时,针对盐碱土在脱盐后土壤地力贫瘠的问题进行了微生物菌肥盆栽试验,探讨了三种微生物菌肥对地力提升的改良效益,获得主要认识和结论如下:  (1)土壤积盐在时间上表现出季节性冻融的特征,空间上表现出强烈的表聚性,土壤表层盐碱化程度高。  (2)土壤盐分离子与地下水化学离子组成相一致,地下水影响盐渍土的形成,盐渍土类型为硫酸—氯化物盐类盐碱土。  (3)耕地、沼泽地、荒草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冻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较发现,耕地的土壤含水量最小,荒草地的含水量最大,但是耕地的持水性最好。  (4)强淋洗法对盐碱土中两种主要的盐分离子Cl-和Na+都表现出很好的淋洗效果,其中Cl-的溶脱率最大,达到90.34%,Na+也达到75.58%。累积入渗量达到650mm时各层含盐量均降至0.2%,表土层脱盐率为82.5%,脱盐效果较好。  (5)微生物菌肥能够对强淋洗脱盐后盐碱土的地力得到提升,使作物增产。其中ETS能使作物穗粒数增加61.84%,穗粒重增加15.27%;MATRIX使小麦穗粒数增加94.34%,穗粒重增加41.3%。
其他文献
对流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比如:引起天气变化的大气环流;海水受温度、盐度共同作用产生的大洋环流;引起大陆板块漂移的地幔对流;决定地磁场产生和变化的外地核对流;大气中,热
与其他坝型相比较,土石坝都占绝对优势,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坝型。由于修建时期经济水平低、筑坝技术不成熟等原因,许多土石坝都存在工程质量差、病险隐患多和工程管理不善等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在长距离输水工程以及城市管网中得到普遍应用。超大口径、超高工压和超深覆土使得PCCP的制造、安装和运行受到诸多挑
常规的台阶式溢流坝下游台阶末端用反弧段将之与消力池衔接,这种消能工已被广泛应用到很多实际水利工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消能效果。目前大部分研究工作都是针对这种型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