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已逐渐走出短缺经济的陷阱,棉花问题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总量增长问题,与农业改革前相比,棉花问题本身已表现出更为深刻的价格波动问题。棉花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多年来其价格波动频繁、剧烈。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避险手段,包括棉花种植者、经营者以及加工企业等在内的市场各方遭受了巨大损失。为此,认真总结我国棉花价格波动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将有助于探索形成我国棉花产业保护机制,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的棉花市场避险体系。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前人大多是从棉花生产导致价格波动的角度出发,对市场风险及其防范进行分析。本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尝试以价格波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在借鉴相关经济理论并采纳大量一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分析并得出1978年以来我国棉花价格的波动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而引出中国棉花市场避险途径的选择问题。围绕上述设想,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棉花价格波动及成因。在对1978-2004年我国棉花价格波动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对棉价波动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作了必要的分析。同时,对棉花价格波动的危害性也有所阐述。第二部分棉花市场避险途径比较分析。这里首先说明了市场风险的一般概念并界定了棉花市场风险和价格风险的相对关系,然后用主要篇幅介绍棉花市场的各种常用避险手段,并从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上着重论证了期货市场对于棉花市场避险体系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也指出了中国棉花期货市场运行以来制约其避险功能发挥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建立完善我国棉花期货避险体系。基于前两部分所作的研究,第三部分主要目的是,在借鉴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就建立棉花期货市场避险体系、促进棉花期货避险功能的发挥提出相关的建议。此外,针对棉花市场避险体系完善所涉及的其它一些方面也作了简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