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是我国三大产业之一,是推动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产业动力和经济动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革从扩权让利进行企业改革试点工作,到改革国有企业整体的管理体制的策略使部分国有企业走上了民营的道路,促进了国企的优胜劣汰。劳资关系是工业群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随着民营工业企业的市场化逐渐深入和《新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劳动力成本提升与企业利润空间的缩小,劳资双方经济利益的分化和工人个人意识与政治诉求的觉醒等因素,腐蚀了企业的公共责任,使劳资矛盾日渐凸显。改革后企业的工会运行出现了过渡性的特点,工会的作用日渐衰落,缺少后续的发展动力。工会是承载工人群体集体意识的道德实体,工会促进和谐劳资关系的机制是企业和谐发展的组织基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语境多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新旧体制下的工会职能或探讨资方、劳方及工会方三方机制系统,而对工会存在原理的研究寥寥。对工会应然性存在的探讨是研究工会运行机制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A市B企业的个案访谈,从出资人、工人与工会成员三个角度谈当前民营工业企业工会机制的运作情况,总结出民营工业企业工会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劳工运动的相关理论,借鉴西方工会的发展经验,实现中国特色的工会社团法人的属性回归,使工会真正的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