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促进民营工业企业劳资和谐的工会运行机制研究——以东北老工业基地A市B企业为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sky_z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是我国三大产业之一,是推动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产业动力和经济动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革从扩权让利进行企业改革试点工作,到改革国有企业整体的管理体制的策略使部分国有企业走上了民营的道路,促进了国企的优胜劣汰。劳资关系是工业群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随着民营工业企业的市场化逐渐深入和《新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劳动力成本提升与企业利润空间的缩小,劳资双方经济利益的分化和工人个人意识与政治诉求的觉醒等因素,腐蚀了企业的公共责任,使劳资矛盾日渐凸显。改革后企业的工会运行出现了过渡性的特点,工会的作用日渐衰落,缺少后续的发展动力。工会是承载工人群体集体意识的道德实体,工会促进和谐劳资关系的机制是企业和谐发展的组织基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语境多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新旧体制下的工会职能或探讨资方、劳方及工会方三方机制系统,而对工会存在原理的研究寥寥。对工会应然性存在的探讨是研究工会运行机制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A市B企业的个案访谈,从出资人、工人与工会成员三个角度谈当前民营工业企业工会机制的运作情况,总结出民营工业企业工会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梳理劳工运动的相关理论,借鉴西方工会的发展经验,实现中国特色的工会社团法人的属性回归,使工会真正的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和权利。
其他文献
在中国的先秦与欧洲的古希腊这两个几乎平行的时期里,分别产生了东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思想:民本与民主,都对后世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者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内容和
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平等、自由的利益主体通过积极参与民主协商活动,就某项公共利益问题进行意见表达、理性协商,以至最终达成共识与合作。由此可见,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地吸收不
在改革和社会转型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民族地区的繁荣昌盛和团结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的日益推进,民族地区不仅需要迎接与之
本文的主体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金融隐私权理论概述。本部分主要论述两个问题,一个是金融隐私权的概念;另一个是加强金融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首先,由于隐私权概念具有一
随着房屋产权私有化程度的不断扩大和新型住宅社区的出现,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原来的“三驾马车”变成了“四架马车”,即由原来的“单位、居委会、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