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缘晚新生代构造事件:来自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以奥依塔格和铁匠沟剖面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系统研究塔西南和肃北盆地新生代地层的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沉积学的基础上,结合已发表的地层古地磁年代学结果,初步得出以下认识:  (1)奥依塔格剖面中六个砂岩样品的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分解的最小峰值年龄为18.1-13.1Ma,相比地层沉积年龄年轻的多,平均Dpar值的分布范围在1.66-1.35μm,平均径迹长度为9.5-8.6μm,地层经历了强烈的掩埋加热过程。在24Ma以前,整个沉积地层的厚度超过4000m,奥依塔格剖面底部的地层已经进入到部分退火带。进入到新近纪,由于帕米尔突刺不断向北移动,山前逆冲断裂带不断向盆地内活动,引起塔西南盆地的沉积中心不断向北迁移。在24Ma以后,中新世早期的厚层沉积物(沉积厚度~2000m)未达到足够厚的程度,这并不是奥依塔格剖面上部出现强烈退火的主要原因。因而剖面中出现的强烈退火现象可归结为褶皱逆冲断裂带的活动引起的。奥依塔格剖面上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解的最小峰值年龄为18.1-13.1Ma,最年轻的沉积地层的形成时间在24Ma,因而地层变形倒转的时间大概限定在24Ma以后到中中新世(18.1-13.1Ma)之间。  (2)肃北盆地内的铁匠沟剖面的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分解的最小年龄的滞后时间曲线在~14 Ma出现拐点,将整个剖面划分为两段移动峰,底部自47.5±8.1/9.7Ma到26.9±6.9/9.3Ma,滞后时间20.1-11.1Ma;上部自38.8±8.6/11.1Ma到25±8/11.8Ma,滞后时间17.1-12.2Ma。这些径迹年龄比各自沉积地层年龄具有较长的滞后时间,平均径迹长度偏长(12.73-12.0μm)且分布窄而长,结合区域内缺乏古老与之对应的构造事件,说明这些碎屑颗粒是来自党河南山隆升而遭受剥蚀的部分退火带的物质。在滞后时间曲线上出现的拐点的时间在~14Ma,表明盆地内的物质来源由于党河南山的隆升而发生改变。党河南山的隆升和山体南北破的逆冲褶皱断裂的活动紧密相关,而这与阿尔金走滑断裂在高原北东方向上走滑速率减慢,末端转换为山体逆冲断裂有关。构造因素是控制肃北盆地内的物质来源改变的主要因素,结合临近区域的研究结果,青藏高原北东缘在中中新世经历一次快速隆升过程。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节听说课的教学设计采用PWP教学模式,即“Pre-listening(听前)—While-listening(聽中)—Postlistening(听后)”。教师在听前环节导入“问路和指路”的话题,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词汇与语言表达;在听中环节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文章主旨,把握细节信息,渗透听力策略并培养听的能力;在听后环节设置真实情境,让学生练习如何运用语言,从而让学生学会用
本课题从苏州城市内河的内源负荷入手,结合正在实施的苏州水环境工程项目,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主要营养盐的吸附和释放模拟试验,探讨河网底质对营养盐磷的吸附能力、释放规律
渤海湾盆地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近年来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的发现和突破。该盆地具有极其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其结晶基底就具有鲁西型、太行山型及其它过渡类型。盆
本文选取华北板块东部上寒武统出露较好的三个剖面,山东济南唐王寨剖面、山东莱芜九龙山剖面、北京西山下苇店剖面,研究崮山组的沉积环境,并探讨该组中广泛出露的竹叶状灰岩的沉
火山喷发尤其是爆炸性火山喷发对人类造成的灾害巨大,在火山灾害的类型中,火山空降碎屑物无论是从强度还是从波及范围来说都是这些火山灾害中占主导地位的灾害类型,因此对火山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南京八卦洲河漫滩沉积物和土壤等不同环境单元中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的分析,对多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深入探讨了八卦洲环岛水体、
本文通过中国地区681个地面台站近50年(1957-2005)来水平大气能见度的研究,获得了中国地区水平大气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根据中国681个地面台
水-岩反应几乎涉及到地质学的各个方面,是地质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地球化学动力学一直以来都是地球化学家们的研究热点,对自然系统的地球化学不平衡特征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
音乐,我把它定位心灵之约,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一出生,它就会伴其我们一生,并和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更因为它是一场我们生命里永不可缺的心灵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