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但由于下垫面状况发生改变,径流系数提高,城市在汛期又常遭受洪水威胁,城市行洪压力过大,极易形成污水漫流,恶化北京水系水质,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出现两难局面,汛期需将雨水迅速排走,而旱季又需从周围地区调水抗旱。
本文以海淀区近年降雨作为理论基础,以双紫园小区改造后的监测数据作为依据,结合室内、野外现场实验作为参考,具体研究三类住宅小区下垫面,即:屋顶、绿地、铺装道路在降雨时的产流情况和产流过程,以此来考查这几类下垫面在不同降雨条件下能够渗蓄降雨的比重,并提出提高拦蓄率的优化措施。具体结论如下:
i.根据监测资料,归纳出了屋顶径流系数与前期折损值,结合航拍资料,估测出了海淀区屋顶雨水利用潜力。
ii.通过室外现场实验,总结出了绿地入渗系数。结合海淀区降雨资料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在不同重现期24h降雨条件下,不同下凹深度的绿地的拦蓄情况。并分析了在绿地、屋顶面积不同比的情况下,将屋顶雨水导入绿地的条件下,下凹式绿地的蓄纳与径流比重,给出了绿地最优下凹值。
iii.通过室内透水砖入渗实验,给出了透水砖稳定渗率,提出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透水砖的渗率有所降低,但对雨水下渗无严重不良影响。对比了透水铺装增加后径流变化及透水铺装与屋顶径产流过程。并根据透水铺装构造,分析出在不同重现期短历时暴雨条件下对降雨的拦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