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2/ZnIn2S4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o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工业化的推进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可将绿色的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源进而取代化石燃料的新兴技术,而挖掘其能够更高效地应用于制氢、减碳、降解污染物等方面的潜力,正是科研工作者们努力的目标。在众多优秀的硫化物半导体中,Zn In2S4因其较窄的可调带隙、低毒性以及良好的光电性能而备受关注。为探究并进一步提升Zn In2S4的光催化性能,本文采用Mo S2作为助催化剂与其复合,在可见光下进行光催化活性测试,探究内容如下:(1)通过两步水热法合成Mo S2/Zn In2S4二元复合材料,即柠檬酸三钠辅助作用下,在Mo S2表面原位生长Zn In2S4纳米花。通过调节Mo S2的掺杂量,探究具有最佳析氢活性的Mo S2/Zn In2S4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当掺杂Mo S2的质量比为14 wt%时,所制备的Mo S2/Zn In2S4(14 wt%MS/ZIS-N)具有可见光光催化分解水析氢的最优活性,可见光下其析氢速率为2.85 mmol·g-1·h-1,较比纯ZIS、ZIS-N、14 wt%MS/ZIS的活性分别是4.83、2.57和2.02倍。Mo S2/Zn In2S4具有良好的循环反应催化活性。表面活性剂柠檬酸三钠对结构的引导作用及Mo S2助催化剂的负载能够有效提升Zn In2S4在可见光下催化析氢效率。此外,在全光催化CO2还原反应中,柠檬酸三钠辅助合成的Zn In2S4也具有更优的催化活性,反应对CO和CH4产率均有明显提高,CO与CH4的产率比(9.83:1)分别是复合催化剂14 wt%MS/ZIS、14 wt%MS/ZIS-N和原始催化剂ZIS的1.11、5.24和4.98倍。通过结构形貌、光电表征分析进一步确定,Mo S2与Zn In2S4之间形成的I型异质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光生电子-空穴的转移与传输,进而提升光催化活性。(2)调控合成的Mo S2/Zn In2S4二元复合材料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研究。改变光降解反应体系,探究不同结构材料的光催化反应性能。14 wt%MS/ZIS-N催化剂具有相对良好的催化降解效率,当催化剂量为0.03 g/L,罗丹明B(Rh B)溶液浓度为15 mg/L时,反应60 min后降解率达到91.49%。该降解反应符合Langmuir-Hinshelhood反应动力学模型,其一阶反应速率常数可达到0.036 min-1,是纯ZIS、ZIS-N、14 wt%MS/ZIS的1.85、1.39和2.62倍。通过添加自由基清除剂探究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并推测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14 wt%MS/ZIS-N光催化降解Rh B溶液中,自Zn In2S4的导带(CB)转移到Mo S2的CB上的电子可与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的·O2﹣可将Rh B氧化,实现降解;从Zn In2S4的价带(VB)转移到Mo S2的VB上的空穴可与反应体系发生氧化反应,双渠道氧化使Rh B的乙基脱离,苯环分解,实现降解。此外,通过检测14 wt%MS/ZIS-N催化剂于可见光下降解孔雀绿、结晶紫、亚甲基蓝、刚果红与甲基橙五种不同染料的速率,分析得知该催化剂降解阳离子染料的活性显著强于阴离子染料,其原因可归结于催化剂与染料分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和能源问题,我们急需推动燃料电池和锌-空气电池等高效稳定且清洁的新型能源的大规模使用。然而目前锌-空气电池的空气阴极在放电过程中所用催化剂仍为贵金属催化剂(Pt基),反应缓慢、稳定性差,不利于锌-空气电池的大规模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开发成本低、活性高且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本论文以沸石咪唑骨架(ZIFs)为前驱体,设计合成了两种ZIFs衍生的碳基非贵金属氧还原(O
学位
气溶胶不仅带来了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还潜在地影响了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它的主要来源为新粒子形成,而成核是新粒子生成的初始阶段和关键步骤。硫酸和甲胺已被证实是重要的成核前驱体,且有机羧酸可能参与预成核团簇的形成从而促进大气中新颗粒的生成。但由于大气环境的多样性和水分子的普遍存在,涉及硫酸、有机酸、甲胺和水的多组分关键团簇的结构信息、预成核团簇的形成路径以及团簇的水合影响机制仍不清楚,且获取较为复
学位
电催化CO2还原(CO2RR)可以利用可再生电能,制备具有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CO2RR不仅有助于缓解过量排放的CO2,而且还能将多余的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铜基催化剂能够将CO2还原为多碳产物,但其C2+产物的选择性较差,这限制了铜基催化剂的实际应用。先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Cu+和Cu~0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改善C2+产物的选择性。然而,在CO2RR较大的过电位下,Cu+很难稳定存在。因此,迫切需要
学位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凭借其对阳极氢气中CO容忍度高的优势,可以与甲醇重整装置联用,完美解决了常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LT-PEMFC)对氢气储存和输运技术的严重依赖,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目前HT-PEMFC运行功率和稳定性仍低于LT-PEMFC,无法满足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要求。其中,动力学缓慢和氧化性气氛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RR)是HT-PEMFC性能短
学位
碱性膜燃料电池(AEMFC)又称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近年来相关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由于其电解质环境较为温和,一方面可以使用基于非贵金属的阴极催化剂,另一方面电堆中的双极板可以由不锈钢代替,从而有望大幅降低电堆成本。然而在碱性条件下,即使使用Pt基催化剂,电池阳极氢气氧化反应(HOR)的动力学也比酸性中低至少2个数量级,严重阻碍了碱性膜燃料电池的广泛应用。因此,寻求活性更高,更加经济的阳极催化剂对
学位
过氧化氢(H2O2)作为一类绿色化工产品,被广泛用于化工合成、造纸与纺织、废水处理等行业。目前工业上主要使用蒽醌法来获得H2O2,这是一种蒽醌依次加氢和氧化的间接方法。然而,蒽醌法的合成工艺比较复杂、成本高昂,而且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大。近年来,由氢氧直接合成H2O2(DSHP)以其工艺简单、节能环保等独特优势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一工艺中,Pd表现出比其他过渡金属更好的催化活性。然而,Pd基催化剂也催
学位
褐煤储量丰富,含氧量高,可通过氧化方法制备羧基化学品。羧基化学品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其中苯羧酸的生成和褐煤的结构密切相关,常根据其收率分布构建褐煤的结构模型,因此通过选择性氧化方法能否得到高(或接近理论)收率的苯羧酸是褐煤高值利用和构建的结构模型准确性的关键问题。褐煤结构复杂,无法计算其得到苯羧酸的理论收率,但可以通过模型化合物间接探索所用的氧化方法得到的苯羧酸收率与理论收率的差距。基于此,本课
学位
作为生产染料、医药、合成橡胶的原料,芳烃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医药农药和高分子材料合成等行业中。传统的芳烃获取途径为石脑油催化重整,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温室效应的加剧,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可持续的芳烃获取途径,以缓解能源和环境现状。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和页岩气资源,开发合成气经费托合成制芳烃技术具有实际应用前景。本课题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嵌入式Co基金属分子筛催化剂(Co@HZSM-5)。通过X
学位
纯有机室温长余辉材料是指在环境条件下,当移除激发光源后,能持续发光的有机材料。因其低毒性、色纯度高、发光性能灵活可调等优点,纯有机室温长余辉材料有望取代昂贵的无机余晖材料,为智能发光材料领域带来巨大变化。近年来,关于纯有机室温长余辉材料的发射机理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诸如El-Sayed规则、结晶诱导磷光、H-聚集稳定三重态激子等理论相继被提出以指导有机长余辉材料的设计。其中,有机自由基发光为当前研
学位
二氧化锰(Mn O2)具有理论比电容高,制造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等优点,是有前景的超级电容器(SCs)电极材料。但是,由于Mn O2本征电子电导率低,导致其实际输出容量降低,倍率性能降低。因此,制备高性能Mn O2电极材料是发展Mn O2基超级电容器的关键。Mn O2性能取决于其内在的电子分布,特别是其电子构型和电导率。本文利用原子工程策略来调控Mn O2电子结构,通过表征Mn O2电极材料的物理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