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传承视角下紫阳老城空间更新发展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per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城蕴含着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营建历史经验与智慧,是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承载居民基本生活、场所记忆的重要空间;地域文化传承引导城市空间更新活动的进行,而城市空间则是地域文化得以保留与传承的重要载体,两者相辅相成,为中国传统城市的文脉延续及中国传统营建智慧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地域文化传承视角下老城空间更新发展研究对于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快速建设的同时丢掉了城市的独特性,丧失了建筑的地域性,城市建设的方法千篇一律,很多城市不再具有可识别性,城市的空间品质在不断下降,同时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但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在缺乏老城更新发展经验的情况下,如何依托老城现有资源,保护老城空间格局,延续老城文脉,传承中国传统营建智慧值得研究与思考。本文基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现状及老城空间更新的兴起、地域文化及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智慧亟需传承、具有文化内涵的非历史文化名城类老城空间更新与发展的背景,对地域文化传承及老城空间更新的概念、国内外关于此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选取紫阳老城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利用文献查阅整理、实地调研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对紫阳老城现状进行调研,对紫阳传统地域文化进行解读,提出地域文化在老城空间更新中的作用与价值,并指出紫阳老城现存问题。通过对紫阳老城城市文脉进行解读,对紫阳老城空间格局的发展与变迁、构成要素、营建特征进行分析,将紫阳老城空间结构要素自然、轴线、骨架、节点、群域、界面、尺度、景致,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显隐性要素建立联系,提出维护紫阳老城空间自然要素、延续紫阳老城空间主要轴线、构建紫阳老城空间骨架结构、强调紫阳老城空间记忆节点、组织紫阳老城空间建筑群域、重塑紫阳老城空间界面形态、重构紫阳老城空间结构尺度、营造紫阳老城空间结构景致八个具体策略,并提出复兴紫阳老城城市文化。在建筑空间层面则从自然条件、移民文化、情感记忆、宗教信仰四个方面对紫阳传统建筑文化进行解读,然后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对建筑空间更新的途径与策略的研究,分别从传统营造智慧的展示、新旧文化的协调统一、地域文化的特色表达对建筑空间更新的方法进行探讨,对具体更新策略的总结,提出要寻回紫阳老城空间的场所精神。本文分别从城市空间格局层面与建筑空间层面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老城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使地域文化在城市空间更新过程中如何保留与传承,形成地域文化视角下的老城空间更新策略及方法,为紫阳老城空间更新提出解决思路,为以后同类型的老城空间更新以及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我国城乡规划历经几十年的沉淀积累与发展,逐渐形成了成熟、稳定的体系结构,而其相关的实施评估体系经历了长期的磨合与修正亦日趋完善,形成了成效总结、查摆规划问题、提出下一轮修编建议等较为健全的流程体系。但当面临我国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宏观战略背景下,传统的城乡规划评估体系与国土空间优化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沿用传统的城乡规划评估方法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并不合理,导致规划实施体系逐渐暴露出在全域空间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作为高校建筑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图书馆建筑人流量大,包含照明系统耗能、空调系统耗能等多种耗能形式,能耗高,节能潜力大。因此,图书馆能耗预测研究有助于在保证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节能降耗。论文以西北某高校图书馆建筑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确定了影响图书馆建筑能耗最主要的因素。在日和月的尺度上分析了图书馆室内人员和能耗数据,在不同的建筑能耗影响因素中确定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进而引发的酸雨问题对岩体工程的长期稳定性产生极大的影响。论文以长石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酸性溶液腐蚀下的岩石宏细观试验,分析了在不同酸性环境作用下岩样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微细观结构特征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孔隙率变化的砂岩细观结构化学损伤变量和基于化学反应原理的酸-岩反应动力学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为:(1
秦岭北麓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景观认知不足导致的空间策略失效是其根本原因之一,如何从整体性角度出发,探索能够引导秦岭北麓可持续发展空间策略提出的景观认知方法,已经成为秦岭北麓景观规划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景观特征评价作为一种景观认知工具引入秦岭北麓景观规划流程中,借鉴景观特征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对秦岭北麓长安区段从区域尺度展开景观认知。首先构建了秦岭北麓长安
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无论是在隧道建设期还是运营期,在排水系统的各位置都有存在,是目前隧道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本课题结合安岚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针对隧道灰岩裂隙水易结晶堵塞隧道排水管的问题,通过样品检测、模型拟合、机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灰岩区隧道结晶堵塞原因。探讨了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的影响因素,阐明了隧道排水系统结晶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何家寨隧道纵向排水管处结晶样进行分析,
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是人们身心健康和高效工作的前提,传统稳态热环境营造模式背后隐藏的健康与高能耗问题备受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动态热环境控制为室内热环境动态优化提供了有利途径,可有效利用热环境的小幅规律性波动,在满足热环境动态控制的同时实现舒适和健康的统一。然而,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是以一定的系统能耗为代价的。若能对其进行准确、及时的预测,将对空调系统的节能与优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动态温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紧缺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日益恶化的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及资源浪费的现状影响着人们,“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环境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认为建筑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部门,这也与建筑能耗占据世界资源的比例的提升,更大的建设量带来更大的资源消耗,而建筑节能主要通过发展节约资源、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来应对近几年气温不断升高同时降低建筑能耗
农村住宅建筑的用能方式近些年发生了重大变化,煤炭、电能甚至天然气等商品能源的推广使用正在逐步替代以秸秆、柴薪等传统生物质能,但是,农村这样的用能方式使得农村住宅建筑能耗增加,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冲突。因此,有必要从中国农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究针对性的以室内热环境为前提的节能技术,降低农村住宅能源消耗,最终实现农村住宅的全国范围可持续性发展。在国家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政策背景下榆林地区农村新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校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而以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作为着力点,来预防和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大学校园景观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我国大学的景观设计较为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需求。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要使用者,对大学校园景观不仅有生理需求而且有很多的心理需求。区别于传统的景观设计,心理疗愈景观设计注重景观的
晋南地域处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河东文化、尧舜禹华夏文明和晋文化历史传说汇聚于此,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兴盛于此的晋商文化活动,使得该地区形成众多独具特色风貌的传统村落。随着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晋南传统村落街巷空间面临乡土文脉断裂、地域风貌缺失、空间活力低下等现实问题,且缺乏有效的地域性乡村风貌指引策略。近些年国家相关文件不断提出要加强对乡村传统风貌的发掘引导,在此契机下以晋南传统村落街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