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亚成矿域西准噶尔成矿带是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斑岩型铜成矿带的东延部分,在我国境内部分包括了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4个成矿带的东部地区,相对于境外部分找矿的研究程度相当薄弱。其中,特别是塔尔巴哈台-萨吾尔地区,研究程度低、找矿勘探尚无较大突破。本文以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塔尔巴哈台-萨吾尔大型矿床找矿靶区优选与评价”为依托,在大量收集研究区基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了详细的地质工作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塔尔巴哈台-萨吾尔地区火山热液型铜(金)矿床(点)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铜(金)矿床(点)的成因,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的成果和认识:(1)西准噶尔塔尔巴哈台-萨吾尔地区发育有与火山岩地层密切相关的喀因德、乌兰浩特、巴汗、阿依德、谢米斯台、阿尔木强等铜(金)矿床(点),矿石结构为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状、浸染状和星点状,矿化类型主要为黄铜矿化、孔雀石化,发育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碳酸盐化等,具有火山热液型铜(金)矿床特点。(2) 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喀因德铜矿点火山岩年龄为455.1±5.4Ma,乌兰浩特铜矿点火山岩年龄为428.6±4.6Ma,阿依德铜金矿点火山岩年龄为428.8±7.2Ma,谢米斯台铜矿床火山岩年龄为424.3±4.3Ma,阿尔木强铜矿床火山岩年龄为426.5±5.0Ma,巴汗铜矿点火山岩年龄为411.7±4.7Ma,可分为晚奥陶世、中志留世、早泥盆世三个阶段,以中志留世为主;鉴于矿化与火山岩密切相关,认为铜(金)矿床(点)的成矿时代与成岩时代相近,也可分为上述三个阶段。(3)阿依德铜金矿化点和巴汗铜矿化点包裹体的数据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中低盐度和贫CO2盐水体系为特征,没有发现含子矿物的包裹体存在,反映近地表的火山岩-次火山岩浆活动晚期岩浆热液与低温、低盐度的地下水发生混合的特征。(4)阿尔木强铜矿床成因与火山活动直接相关,并受基底断裂控制。矿石结构构造明显受到后期含矿热液(低温)叠加改造影响。结合蚀变特征综合推断其为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相互穿插关系将阿尔木强铜矿床划分为早期浅成低温热液期和表生期,成矿过程划分为黄铁矿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5)晚奥陶世、中志留世、早泥盆世三个阶段的火山岩均形成于岛弧环境。赋矿火山岩均经历了典型的分异过程,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受到地壳物质混染。(6)塔尔巴哈台-萨吾尔地区与火山热液有关的铜(金)矿床(点)主要控矿因素可归为地层、构造背景、岩石类型、蚀变类型、控矿构造等方面,是铜(金)矿化的有利找矿线索。同时,中志留世中基性火山岩、与火山机构相关的深部可能存在的次火山岩或浅成侵入岩是重点关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