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南美洲与亚洲的一些国家在这一时期通过国际资本获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会对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稳定产生影响。而其中一些国家也曾因为金融市场不稳定或金融危机的爆发承担了经济发展迅速衰退的严重后果。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金融市场与世界主要市场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我们应充分利用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来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同时应尽可能抵消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2014年11月,“沪港通”机制正式建立。2016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深港通”正式实施。AH股跨境资金流动机制正式建成。目前,沪股通标的包括568只股票,深股通标的共有921只。沪股通、深股通已成为国际资本直接进入A股市场的重要途径。“北向资金”作为一股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其流动对大陆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更加值得我们探究。通过对利率决定理论、利率汇率联合决定理论以及资产组合理论的分析理清了该问题涉及的金融理论。并分别从影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研究做了梳理。在对该问题所涉及到的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沪港通、深港通的运行情况。随着沪、深港通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沪股通、深股通对A股市场甚至是金融体系的影响会不断提高。通过对投资者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很大一部分来自美、英和欧洲大陆,这其中又以机构投资者为主。通过对资金流动影响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沪深港通资金流通会通过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两个方面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影响。选取沪港通、深港通当日成交净买入量、沪深300股票指数一阶差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阶差分三个变量共同构建了一个2阶滞后的VAR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成交净买入量与股指变动互为格兰杰因,与汇率变动互为格兰杰因。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净买入量对汇率变动有一个正向冲击,对股指变动也有正向冲击。在对股指变动与汇率变动进行方差分解时发现,净买入量对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维持在8%的水平上,对股指变动的解释能力维持在22%的水平上。随后本文将数据以2018年5月1日为界分为两个部分,以此来分析沪、深股通每日额度上调后净买入量的解释能力是否提高。实证结果表明在额度调整前后,净买入量对股指变动的解释能力从18%提高到24%,但净买入量对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最后,在对额度调整前后股指波动率分布情况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的过程中发现,国内股票市场波动率随着沪深股通单日限额的提高而提高。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文本认为在未来沪深股通仍然具有很大的创新和拓展空间。同时要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力度和不断完善证券市场法律体系建设来增强我国股票市场抗风险能力。最后,为了在金融开放进程中保持大陆金融市场平稳运行,还可以在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监管工作合作方面开展更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