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通过三七的“谱-效”关系研究,将UPLC分析得到的三七复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与其抗凝血药效相结合,确定用于三七全面质量控制的主要活性成分,以期对建立三七全面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DS、PTS和三七总皂苷(PNS)抗凝血作用的“量-效”关系,并与三七花和叶中皂苷成分的抗凝血作用进行了比较,以期阐明三七不同部位的抗凝血活性,为开发应用三七植物资源以及抗凝血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和依据。1.三七样品皂苷类成分提取物的化学指纹图谱与凝血酶原时间测试试验。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版)分析15批次三七样品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样品在成分上确实存在差异。而进一步通过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层序聚类分析,更加清晰明确的展现了它们成分的差异:样品依据生长年限和类别被分成3个群集,其中群集Ⅰ中的样品和群集Ⅲ中的样品均是“三年生,春七”,而群集Ⅱ中的样品则均是非“三年生,春七”。同时,对这15批次三七样品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试验,数据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后显示,集群Ⅱ样品的PT值显著低于其他两个集群。由此可以看出,应该应用三年生春七为标准药材入药,这与药典(2010版)规定一致。2.三七样品皂苷类成分“谱-效”关系的建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各样品共有色谱峰标准化峰面积与其PT值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个线性方程模型。模型显示,2号共有峰为三七皂苷R1,6号共有峰为人参皂苷Rb1,8号共有峰为人参皂苷Rd,11号共有峰为未知物质,为用于三七全面质量控制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11号峰的峰面积较小,相对含量较低,对样品凝血活性影响较大(系数1.082);3号峰的峰面积最大,相对含量较高,对凝血活性的影响很小(系数0.013)。提示,中药中含量高的成分不一定是此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而往往是一些含量较低的成分才是主要活性物质。因此,在制定中药质量控制标准时,不能直接忽视含量较低的成分。3.三七不同部位提取物抗凝血活性分析。通过PT试验测定三七根、叶和花的抗凝血活性,并对从根和叶中分离的不同皂苷成分抗凝血活性进行量效关系分析。结果显示,PT值大小为花>叶>根,且三七叶与花的抗凝血活性与根差异显著,说明,三七的花和叶抗凝血活性强于根。通过大孔树脂分离实验确定,30%乙醇洗脱液和50%乙醇洗脱液分别洗脱三七根提取物中PTS和PDS,20%乙醇洗脱液和50%乙醇洗脱液分别洗脱三七叶提取物中未知成分和PDS。量效关系实验结果显示,三七根和三七叶中PDS的抗凝血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样品,尤其是在浓度小于等于25mg/mL时,差异更加明显。而且,L-50抗凝血活性强于R-50,说明三七叶中的PDS可能是潜在新型抗凝血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