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间推移,我国大多数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办公建筑建成年代逐渐久远,楼体状况逐步变差,设备设施慢慢陈旧,均已进入正常的维修周期。除此之外,随着各单位对工作条件及环境需求的变化与提升,各单位办公及配套建筑装修、改造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使得每年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量越来越大。由于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是由国家财政拨款予以支持,所以修缮采购需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在预算、采购、实施等方面比一般修缮工程受到更多的限制。同时,由于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具有工程量小、工程地点多变、施工组织零星分散、工程内容繁杂无序、不可预见因素较多等特点,使得工程复杂多变、可控性较差、工程造价管理难度增大。近些年来,在我国机关及事业单位的贪污腐败案件中,很多案件都会涉及到单位基建工程领域,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成为了贪污腐败的重灾区,这恰恰说明我国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缺少科学、系统的造价管理制度。因此,国务院于2014年10月27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拟从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依法接受审计监督和加强整改督促检查四个方面,利用审计监督制度全面加强财政预算的管理和执行,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促进财政资金的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由此可见,建立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能够为我国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对于各类新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从最初的决策阶段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施工实施直至竣工结算阶段,已经拥有了一些较为成熟的作法。但是对于修缮工程的造价管理,比起新建工程来说,较为成熟的作法几乎无处可寻,致使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造价管理毫无经验可依。因此,借鉴国内新建工程较为成熟的造价管理方式,构建出科学的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论述了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的概念、实施流程及特点,分析了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原则及方法,建立了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框架,为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造价管理研究奠定了相关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在详细总结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造价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全面研究了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修缮前期、修缮设计、修缮采购、修缮施工、修缮结算五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归纳出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内新建工程较为成熟的造价管理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最后,本文结合现实案例,对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造价管理各阶段的改进建议进行了具体的应用分析,详细论述了各项改进建议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提高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促进我国财政性资金修缮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模式化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