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在内镜下活检钳钳夹病理与内镜下切除术后病理进行对比,以探索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病理与活检钳活检发生病理差异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病理升级风险预测模型为实际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信息。方法: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筛选出410位结肠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其在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行肠镜检查时发现息肉并行内镜下钳夹活检术(endoscopic forceps biopsy,EFB),且患者随后在我院行ESD或EMR术切除该息肉。对比两次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病理无差异组与病理升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来比较两组之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腹部手术史、操作医生职称、检查相隔天数、内镜下特征的差异,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此来建立病理升级预测模型。结果:本研究中息肉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总体差异率为23.7%,单因素分析显示,息肉颜色、息肉部位、息肉直径、活检块数、息肉是否光滑、息肉是否发生糜烂或出血的在两组患者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颜色发红、息肉部位处于盲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病变直径≥10mm、活检块数大于1块、息肉欠光滑、息肉发生糜烂或出血的患者发生病理升级的比例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息肉颜色(发白:OR=6.949,发红:OR=4.095)、息肉部位(直肠:OR=3.701)、息肉直径(≥10mm:OR=4.462)、息肉糜烂或出血(发生糜烂或出血:OR=10.918)与息肉发生病理升级存在相关关系,息肉颜色发白及发红、息肉部位为直肠、病变≥10mm、息肉发生糜烂或出血均是病变发生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建立的病理升级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0.771~0.875),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68.0%,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结论:腺瘤性息肉表面颜色发白、发红、糜烂或出血、直径≥10mm、位于直肠与发生活检钳活检和术后病理升级有关,均是息肉发生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病理升级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