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红壤区重建森林的生态可持续性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wh104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江西省泰和县、弋阳县两个试验区为典型区域,选择9 种重建森林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重建森林模式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养分、结构及微生物特性,并进行生态可持续性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 在严重退化红壤区采取人工重建森林10 年后,林下植物数量和种类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同重建森林模式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存在一定差异。林下植物生物量与林分郁闭度、土壤容重、毛管持水量、团聚度、非毛管孔隙度的线性相关关系显著; (2) 木荷纯林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特性综合评价值最大,其它依次是枫香马尾松株间混交林模式、枫香纯林模式、枫香湿地松行间混交林模式、桉树纯林模式,3 种针叶纯林模式的微生物特性都较差;土壤酶活性也呈相似的变化规律。(3) 土壤中细根主要分布在0~20 cm 土层内,能有效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水稳性状况,在退化生态系统地力恢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4) 不同重建森林模式的植物种类和配置不同,导致土壤理化性能的恢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5) 土壤结构稳定性(0-40 cm)较好的是阔叶纯林模式,其次是针阔混交模式,较差的是针叶纯林模式; (6) 通过筛选森林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中的最优评价模型对各重建森林模式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表明,生态可持续性较好的是阔叶纯林模式,其次是针阔混交林模式,针叶纯林模式较差。
其他文献
基于理论公式,通过调节变频器,使磨矿介质处于泻落状态,研究了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3种矿物在泻落状态时的磨矿特性。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试验条件下3种矿物的破碎率和粉碎产
2006年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同年2月9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人民币50亿元的利率互换交
微型桩施工技术较为简单、施工方便,在旧桥加固工程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结合某旧桥加固工程实例,对微型桩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期望为微型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矿冶工程》(双月刊)由中国金属学会、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
本文以椴树科的紫椴(Tilia amurensis)、银叶椴(Tilia tomentosa )1号、银叶椴(Tilia tomentosa )2号和槭树科的元宝枫(Acer truncatum)、栓皮槭(Acer campestre )3号、4号、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热带与亚热带交汇处,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占居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关于鼎湖山森林水文模型建立、降水量和地表径流水化学特征等方面前人用传统水文
森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竹林是我国亚热带特殊而重要的森林类型,具有强大的固碳能力,但其源汇过程极易受人类经营活动干扰。目前,竹林快速生长阶段的碳素积
毛竹(Phyllostachy pubescens)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资源我国现有毛竹林总面积300万hm2以上,约占全世界竹林面积的20%,并且近年来种植面积有不断扩大的大趋势。它不仅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