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在市场化和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的环境下,国家、地区、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贫富居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日益恶化会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从而导致社会危机。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能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免贫富差距过于悬殊而导致社会分化,进而引发社会动荡。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城市贫困群体的生活。本文着重探讨社会保障水平与城市贫困之间的变动关系,在搜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及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EXCEL软件以及SPSS统计软件对所使用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主要内容如下: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分别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及专家对城市贫困与社会保障水平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分析,进一步深入地从理论上分析社会保障水平对城市贫困的影响,即影响城市贫困居民对公平的需求、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高低。文章从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构成与分布三个方面研究了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测算了我国城市相对贫困人口数量与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城市贫困的原因,其宏观方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的社会不公平、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不均衡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微观方面包括物质资本缺失、人力资本缺乏与社会资本不足。定量研究方面,本文构建了我国城市社会保障水平指标体系与城市贫困指标体系。文章从社会保障覆盖率、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发展三类中选取9个指标构建了社会保障指标体系;从影响城市贫困居民生活上,构建包含了16个指标的城市贫困指标体系。收集全国31个地区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因子分析对影响社会保障水平与城市贫困度的各个指标进行评价,并分别得出31个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城市贫困得分。进一步对社会保障水平与城市贫困综合得分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当社会保障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城市贫困会相应的降低0.319。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水平率、最低工资占月平均工资比重、失业保险覆盖率与城市贫困呈负相关,影响程度分别为1.27%、2%、1%与4%。文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降低我国城市贫困的展望,即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提高失业保险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