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众多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引入、发展、壮大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研究方法带来一定的挑战。新无线标准的推广和商用将对现有已存系统产生影响和干扰。随着用户对高速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性能优越的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后简称LTE)和先进的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后简称LTE-Advanced)系统网络在国内的广泛部署在所难免。在这两大系统的商用过程中,考虑到系统的过渡、频谱资源的稀缺、以及保护运营商利益的需要,LTE-Advanced和LTE系统对现有TD-SCDMA系统的替代不可能是革命性的迅速更替,而是逐步的演进。因此,两系统之间很可能会出现同频干扰,邻频干扰。这些干扰信号进入被干扰系统,将导致接收机性能下降,通信质量恶化,进而影响通信网络的容量与覆盖。对两系统间的干扰共存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新网络结点的引入将导致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增加可能存在的无线链路类型,因此需要因地制宜,针对这些特定结点引入后的情况对现有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性能研究方法做出改进。从Release9开始,LTE系统中引入了中继技术(Relay),在原有基站eNB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中继结点(Relay Node, RN)。 RN的加入,对原LTE宏蜂窝网络而言插入了新的干扰源,导致了更复杂的干扰结构,同时RN也会受到来自LTE宏蜂窝系统的干扰。因此,研究RN的射频性能时需要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新应用领域的发展引入了新的网络拓扑、传播模型、仿真模型和流程、以及评估方法,现有的一些方法已不适用,因此需要对新场景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干扰共存进行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室内智能家居场景中的应用因其实用性、可行性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各国的物联网标准不统一且应用场景多样化,目前针对室内智能家居场景网络的特点的干扰共存研究很少见,这一研究可以为未来进一步研究物联网其他场景下的干扰共存,以及物联网与其他现有无线通信网络的共存提供经验。针对新技术、新网络结点、新应用领域三方面对无线通信系统干扰共存研究带来的挑战,本文选择了三个相应的课题分别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确定性分析方法和蒙特卡洛仿真方法研究了LTE-Advanced与TD-SCDMA系统在同一地理区域共存时可能存在的干扰类型和干扰大小。其次,对Relay access link接收机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获得了其参考灵敏度、阻塞特性、动态范围等接收机性能指标。最后,本文介绍了物联网室内智能家居场景下WiFi系统和ZigBee系统共存的网络拓扑、传播模型、系统参数、关键算法模型、仿真流程、评估方法等,并对固定部署和随机部署两种场景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并给出了一些两系统共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