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监管视角下的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预警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Wangqiling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世界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史,不难发现,20世纪以来各国发生重大的银行挤兑或倒闭事件的频率不断上升。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主体,一旦发生危机引起的连锁反应,对国家金融、经济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这必然引起各国监管部门的重视。2010年12月,巴塞尔协议III着重强调“逆周期监管”的重要性,从单纯重视“微观审慎”转变为“宏微观审慎相结合”监管,以防范“大而不倒”系统性风险;我国也相继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规划中提出“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的制度框架,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更加积极自主地把控节奏,重点强化金融风险的防控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行业中一直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银行业的稳健关乎整个金融行业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在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大浪潮下,我国银行业的监管工作重心也应该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防范”,将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评估工作做好,是控制好风险的第一步;相比于危机发生之后的事后处理,事前的风险预警更为经济和有效;特别是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应对系统性风险。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预警属于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控制和事后风险处置的完整过程。本文系统性地阐述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预警的理论基础,从银行系统脆弱性的表现出发,运用存贷款比率、银行实际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合成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指数,以量化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同时,构建了一个判断银行体系在一段时期内是否陷入系统性危机的虚拟变量。其次,本文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银行体系内部的复杂联系、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内外部之间相互作用的风险影响因素;针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的关系,本文采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来验证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国际冲击和银行系统变量之间的相互冲击影响。再次,从宏观审慎监管的视角出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且能够反映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实际状况的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国际环境和银行体系自身四个层面的指标,并运用平稳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筛选有效的预警指标;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引发伪回归的问题,本文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要因子加入预警模型中,最后运用静态Logit模型和动态Logit模型构建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预警模型,并检测模型的稳健性和有效性。科学健全的风险预警体系是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机制,本文最后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以及运行方面提出一些政策建议。这既能够丰富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又能够为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预防提供有益的参考,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以SCL -90大样本调查结果 ,探讨建立我国中学生的SCL -90常模 ,并分析当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在全国范围的大城市、县级市及周边地区的各类中学取
研究生选导师的满意程度影响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对研究生选导师满意度及其选择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总体上研究生对选导师满意度较高,这种满意度在性别、专业、
混合动力客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节能效果显著,是新能源汽车主流产品之一,在国内外汽车行业中均处于竞争的核心领域。控制策略的开发是发展新能源客车的关键技术,
以松籽油和棕榈油硬脂为原料,通过酶催化酯交换法生产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酯交换反应得到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37.88%),油酸(28.30%),亚油酸(20.19%),同
<正>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已发展成为新课程所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广泛,近年来也被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并显现出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燃气得到快速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预示着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成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而天然气低排放
新闻报道的原则是本着还原事件真相的客观态度,向受众传达正确的信息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舆论导向,但是不同的框架建构模式会使文本的建构产生完全相反的报道效果,特别是在不
<正>以"科技"为核心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等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我们这些商业形式/产业统一将之称为"科技服务业"。从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历程来看,依靠资源、土地
现代大学教育缺失的现状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危机亟需我们重拾传统,汲取传统书院教育的精华,充分挖掘其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办学形式、管理模式、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经验。探
目的:探讨归因训练对高焦虑水平初中生的考试归因和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中学生考试归因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对随机选取的761名初二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