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抗战遗产地为研究对象,将在充分尊重和广泛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史观为指导,并借鉴遗产理论、资源开发理论等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收集第一手资料,根据大量的战争遗址和历史遗迹等遗产地和历史文物的考察,分析江西抗战遗产的多维价值,提出对江西抗战遗产的保护措施,并对江西抗战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做出可行性分析。全文共分六章,约60,000余字。国外对遗产的研究是比较前沿的,对遗产的分类也比较的详细。本文研究的是在二战中,发生在中国大地的一系列战争和战役,还有一些屠杀遗址,这些都是我们在以后的日子值得纪念和缅怀的遗址。战争遗址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在1990年通过了一项立法——《南北战争遗址研究方案》(the Civi)WarSites Study Act),旨在成立一个委员会来研究没有受到保护的南北战争遗址,评估这些遗址所面临的短期和长期威胁并提供不同的保护方案及解说词。文化遗产的概念是在1972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正式提出的,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之后不断发展,又引入文化景观和口述及非物质遗产与之并立。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独特而又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对其保护、保存、利用和传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一方面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事情亦大量存在,出现了保护和开发、传承和利用等方面的辨析和论争。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问题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选题的。遗产学是一门涉及文物、景观学、艺术、建筑工程、城市规划、管理、经济学、法律法规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学科。遗产的保护中有些措施和行为对环境和文化遗产是有影响的,我们对环境和遗产特别是抗战遗产开始关注的更多了。比如一些抗战纪念碑和烈士墓开始恢复和重新修葺。我们要加强抗战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但是如何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不力是政策的问题还是资金的问题?隐藏于后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