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一种松树寄生线虫,引起松树萎蔫病,给林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松材线虫的致病机理尚不明确,其食道腺可能在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透射电镜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食道腺及分泌颗粒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比较,并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食道腺纤维素酶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 通过对松材线虫南黑株系和拟松材线虫杭九、F1株系透射电镜的观察比较,发现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食道腺的结构以及在不同时期活性的变化是一致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食道腺结构与植物线虫食道腺结构基本相同。在幼虫期亚腹食道腺发达,内含大量的分泌颗粒,背食道腺不发达,很少有分泌颗粒出现;在成虫期背食道腺发达,内含大量的分泌颗粒,亚腹食道腺萎缩。这与植物线虫的食道腺在生活史中活性的变化是一致的。由实验结果可知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食道腺在不同的时期起不同的作用。 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食道腺分泌颗粒的观察发现两种线虫食道腺分泌颗粒的种类是相同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Ⅰ型分泌颗粒和Ⅱ型分泌颗粒。Ⅰ型分泌颗粒电子密度高,均质,球形,边界清晰;Ⅱ型分泌颗粒电子密度低或者电子透明,均质,形状不规则,近似球形,体积明显大于前者。这表明食道腺分泌物含有不同的成分,有不同的功能。 用STAISTICS软件做T检验分析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分泌颗粒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变化:松材线虫南黑株系Ⅰ型分泌颗粒和Ⅱ型分泌颗粒在成虫期和幼虫期均有显著的差异,成虫期的雌虫和雄虫没有差异;拟松材线虫杭九株系Ⅰ型分泌颗粒幼虫与成虫差异显著,而Ⅱ型分泌颗粒没有显著差异,F1株系Ⅰ型分泌颗粒和Ⅱ型分泌颗粒在成虫期和幼虫期均无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两种线虫食道腺的分泌颗粒发现两种线虫的分泌颗粒有区别: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Ⅰ型分泌颗粒在幼虫期差异不显著,成虫期差异显著;Ⅱ型分泌颗粒幼虫期差异显著,成虫期与杭九株系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与F1株系有显著的差异。由以上结果可以知道两种线 扔 要 虫的分泌颗粒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有区别表明松材线虫的分泌颗粒可能与其致 病性有关。由以上结果还可以看出n株系食道腺分泌颗粒与松材线虫和拟松 材线虫均有差别,说明*在分类学上具有特殊地位。 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食道腺纤维素酶的观察表明,两种线虫食道腺 中都有纤维素酶存在,两种线虫的纤维素酶没有形态上的差异。纤维素酶仅 出现于u型分泌颗粒中,近似球形,电子致密,一个或多个。在不同的发育 时期纤维素酶的形态和位置不同。幼虫期纤维素酶体积大,靠近分泌颗粒的 边缘;成虫期纤维素酶体积小,位于分泌颗粒的中央或散在分布。由实验结 果可知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在生活史发育的不同时期食道腺纤维素酶的分 布和变化是一致的。由此推测纤维素酶在致病过程中没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