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中国近海鲱形目和鲈形目银鲈科银鲈属鱼类DNA条形码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ang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鲱形目(Clupeiformes)是硬骨鱼纲(Osteichthyes)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中的一个目,普遍生活在温带及热带的海水、咸淡水和淡水中,在世界和我国的渔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医疗价值和科研价值。银鲈属(Gerres)是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鲈形目(Perciformes)银鲈科(Gerreidae?)的肉食性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海域,因营养丰富、肉质美味,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随着全球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和酷渔滥捕,鲱形目鱼类和银鲈属鱼类的产量愈发减少甚至部分种类濒临灭绝,亟待采取措施以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鲱形目和银鲈属鱼类资源。准确的物种鉴定是深入开展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评估以及相关政策制订的前提,但由于鲱形目和银鲈属鱼类种类多,一些近缘种外部形态相似,且同一物种自身形态受外界环境和发育阶段的影响而有较大变化,基于传统的形态鉴定往往不能准确鉴定物种。DNA条形码是一项可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别的分子标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物种的鉴定。本文以动物分类鉴定中广泛使用的标准序列线粒体COI基因652 bp的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分析了鲱形目2亚目4科24属48种407条序列和银鲈属6种405条序列,其中本文测定的鲱形目有3科11属25种共317尾鱼类,鲈形目银鲈科银鲈属6种共399尾鱼类;Gen Bank中下载的鲱形目有4科19属32个种共90条序列,鲈形目银鲈科银鲈属5种共6条序列,以探讨中国近海鲱形目和银鲈属鱼类的分类地位以及DNA条形码在鲱形目和银鲈属鱼类鉴定中的有效性,分析近缘种的的系统发育关系,得到的结果如下:(1)鲱形目全部48个种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6%,其中有45个种的种内遗传距离小于2%,存在明显的条码间隔,满足Hebert提出的种内遗传距离标准,确定了它们的物种有效性,表明DNA条形码能对鲱形目绝大部分物种进行准确鉴定。全部24个属中有18个属形成了各自的单系分支,表明COI基因序列也能在属的水平上对鲱形目大部分类群进行很好的区分。鲚属中的凤鲚分为了2个种,刀鲚、短颌鲚为同一个种,与前人研究结论相一致;棱鳀属中的黄吻棱鳀和中颌棱鳀在NJ树上各为单系但聚为一支,可能为2个亚种或近期分化形成的种;青鳞小沙丁鱼分为2个单系支,推测可能存在2个种亦或是Gen Bank中序列的命名有误;洁白鲱属中的洁白鲱和鳓属中的鳓聚为一支,小沙丁鱼属中的长头小沙丁鱼和中华小沙丁鱼聚在一支,推测有可能是Gen Bank中鉴定的错误或是受到种间杂交、近期辐射进化的影响。(2)银鲈属全部6个种聚类为7个分支,除长棘银鲈外,其余5个种的种内遗传距离均小于2%,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62倍,远大于Hebert提出的10倍标准,表明线粒体COI基因适合作为银鲈属的DNA条形码对大部分银鲈属鱼类进行区分。长棘银鲈分为2个不同的支系,分支间的遗传距离13.8%为分支内平均遗传距离0.15%(0.1%-0.2%)的93倍,远远大于种内种间的10倍标准,表明可能存在2个不同的种,短棘银鲈和来自Gen Bank的缘边钻嘴鱼处于同一分支,二者系同物异名。(3)COI基因能够作为DNA条形码对鲱形目和银鲈属绝大部分种类在种间种内水平上进行较好的区分,但COI基因在对近期分化形成物种、杂交物种以及高阶分类水平上的类群进行鉴别时存在不足,今后对鲱形目和银鲈属的研究应结合多种分子标记和多学科进行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总结了1:10000数字线划图(DLG)在编辑过程中关于地貌类地物的绘制及其注意事项,以及图面注记的表示要求。
路径优化可以提高车辆行驶效率,为人们节省时间和成本.路径优化以总长度为优化目标,将其转换为经典TSP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并建立路径优化模型,在此模型上提出改进的自适应遗传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已逐步成为针对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在对627项CAR-T技术专利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领域的专利申请状况,提出了当前该技术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多地运用商业信用,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与产品销售量。销售收入的增长虽给企业带来了账面利润,但应收款的大量沉淀不能给企业带
分析了豫东平原典型农作区现有种植业结构和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种植结构单一,农业生产结构比例失调;种群结构简单,有机物质未能循环利用;化肥施用量过大,土壤养分失调。针对
虫霉亚门昆虫病原真菌具有专一性强、毒力高、致死快等优点,且能诱发寄主流行病,是昆虫种群的天然调控因子。暗孢耳霉广泛分布于各大洲,是一种具有生物防治应用价值的蚜科专化病原菌,寄主包括桃蚜和竹蚜等农林害虫。为解析暗孢耳霉的杀蚜毒力因子,本研究运用转录组学分析了暗孢耳霉致病相关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暗孢耳霉染病虫尸和体外培养物样品的转录组测序共产生1.4×108条Reads,总计拼接出76643个
1,3-1,4-β-葡聚糖酶(EC3.2.1.73,以下简称为β-葡聚糖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广泛的应用于饲料业、酿造业及纺织业。反刍动物瘤胃被认为是目前转化NSP效率最高的生物反应器。
<正>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明胶协会)于2003年6月30日发布“技术交流信息”如下: 1.最近接待了德国JRS纤维素厂上海代表处过滤剂部技术人员,介绍该公司的木才为原料制成
2006年春发生了一起女子虐猫引发民众愤怒的事件。许多批评者认为女子虐猫行为残忍,侵犯动物权利。激进者认为应当对虐猫者进行惩罚,中国应当对动物权利保护立法。中国的生命
在传统被忽视、淡忘的背景下,目前中国油画界却有许多画家仍然热衷于这一古老的绘画方式,出现了很多有东方韵味和时代感的古典风写实油画作品,并且在学术界和收藏界都有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