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是衡量农用地质量优劣的必要手段,是适应社会主义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土地学科,是目前土地管理部门亟待开展的一项工作。所以,对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理论、方法、程序进行研究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历史变革,总结出目前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方法数据量大、计算繁琐、工作周期长、空间定位难;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没有统一可行的标准,不同地区的农用地质量难以比较衡量,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的科学化、自动化和标准化也因之成为目前理论界及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立足于该问题,本文对农用地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农用地除具有土地的基本特性外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农用地质量的区域差异性,二是农用地质量受制于自然肥力,三是农用地利用具有多宜性。在对农用地特点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理论依据为地租理论、肥力理论、区位理论和土地资源价值理论。本文以《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农用地估价规程》(验收修改稿)和《山东省农用地分等定级实施细则》为依据,选择淄川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借鉴全省各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试点经验,根据山东省的区域特点,探索分等定级估价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建立适于我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的方法和理论体系,为下一步全省乃至全国即将开展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借鉴试点地区的分等定级估价工作的经验,以淄川区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为例,具体细致地描述了适合山东省特点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程序。(2)找出目前山东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土地管理的各个方面,为农村土地有偿使用提供合理的地价依据,为<WP=6>确定合理的农用土地使用税标准,为土地征用补偿及合理的土地转包费、租赁费提供依据,为推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