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多孔材料被动防热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1989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健康建筑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利用太阳能被动降温是现代健康建筑发展的原则。本文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筑屋面在铺设湿多孔材料的条件下利用太阳能被动隔热降温问题。本课题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节能居住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调节控制技术研究》的资助。 通过系统地综述前人关于屋面的被动隔热蒸发降温问题,摸清了课题的前沿,在此基础上完成以下工作: 建立了建筑屋面在铺设湿多孔材料条件下一种接近实际情况的非稳态新传热模型,新模型既考虑了温度,又考虑了湿度的影响。模型特点是把湿度的影响放在控制方程组的热物性参数中考虑,而且,这样建立的处理湿度对温度影响的控制方程组在所查的资料中未曾见过。根据已知的几何参数和热物性参数,利用实地测量的室内外数据,验证作者提出的传热模型的正确性。 运用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建筑屋面在铺设湿多孔材料条件下的传热问题和一般屋面的传热问题,对屋面传热的动态数值计算方程组进行离散。利用数学模型编制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计算机程序,模拟计算了屋面的温度变化情况。用实测数据和数值计算进行比较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本文立足于城市居住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北京一类特大城市的有关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的相关问题基础上,提出将城中村转型为保障房的改造新思路,目的是通过转型,一方面消除
“居住”这一最基本的人类活动贯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历程。住宅的立面造型则是这种活动在空间上的实质呈现,它的产生和变化映射着居住本身的演绎和发展。 随着生产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山水景观地的开发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城市山水景观地有着复杂的功能。一方面它是城市居民生活、活动的优良空间,另一方面它也是表现城市
在建筑中,柱是最先被人认识到的元素,也是分隔和限定空间的要素,柱元在形态表现和空间塑造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作为结构中竖向荷载传递和侧向力抵抗的基本元素,柱是支撑结构的重要
城市特色是千百年来历史的积淀形成的,是该城市自然条件、社会文化条件和经济环境不同于其它城市的综合外在体现。我国正处在“城市社会来临”的前期,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学位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它推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结构、城乡空间布局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质变,并在不同的国
空间研究是传统聚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内容,不仅应对空间的组成、规律、发展、变迁及演化本身进行研究,而且更应该从其内在形成机制及其反馈作用入手,为此本文更加注重从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城市空间特别是居住空间建设正如火如荼。这样的发展形势在带来了众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和诸如城市建设的“简单化”、城市土地资源浪费、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追求小康生活的居住水平,对清洁能源的消费能力也有了较高要求,因此,国家进行了部分农村节能住宅示范建设,改善了农村能源结构落后、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