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状况;制作适合于乳腺癌患者的康复瑜伽;探讨瑜伽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生存质量、睡眠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实验性研究。制作完成乳腺癌患者康复瑜伽后,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外科用癌症疲乏量表(The Cancer Fatigue Scale,CFS)对第2次入院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筛查,筛选出存在疲乏(CFS总分>0)且经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给予乳腺科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从化疗第2次开始在乳腺科康复室进行瑜伽干预,每周瑜伽练习共4次,1天1次,每次50min,直到患者出院,出院时赠送康复瑜伽光盘和瑜伽练习登记本,要求患者按同样的频次自我练习,直到下一次化疗入院,干预时间为第2-6次化疗,约4个月。干预前用自制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基本情况信息表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分别于第2、4、6次入院化疗时用癌因性疲乏量表(CFS)、乳腺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V4.0)、睡眠质量量表(PSQI)、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进行测定,分析干预的效果。结果:1.预计样本量100例,剔除18例,最终有效样本82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42例。2.基线资料结果显示:82例乳腺癌患者CFS总分为23.99±6.69,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躯体疲乏12.67±3.46,情感疲乏5.78±2.56,认知疲乏5.54±2.54,躯体疲乏得分相对较高;生存质量(FACT-B,V4.0),总分为86.14±13.71,5个维度得分分别为生理状况15.68±4.91,社会/家庭状况20.08±3.89,情感状况15.57±3.10,功能状况12.77±4.90,乳腺癌附加关注22.04±4.40,功能状况得分相对较低,而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乳腺癌附加关注得分相对较高;PSQI、总分为8.88±3.22,睡眠障碍(PSQI>7)的发生率为59.80%;焦虑(SAS)标准分为42.44±7.38,发生率(SAS>50)为21.95%;抑郁(SDS)标准分为48.55±8.45,发生率(SDS>53)为37.80%。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FS得分的影响因素为焦虑、抑郁;生存质量得分的影响因素为焦虑、食欲、治疗方案、性格类型。3.干预后效果分析(1)癌因性疲乏干预效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总体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得分的干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疲乏、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得分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得分的干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第4次化疗实验组疲乏总分、躯体疲乏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6次化疗实验组疲乏总分、躯体疲乏得分、认知疲乏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3个时间点的疲乏总分、躯体疲乏得分均低于前一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个时间点的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项得分无统一规律。(2)生存质量干预效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总体生存质量、生理状况、情感状况、乳腺癌附加关注得分的干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得分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生存质量、生理状况、乳腺癌附加关注得分的干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第4次化疗实验组生存质量总分、生理状况、情感状况、乳腺癌附加关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6次化疗除功能状况外实验组生存质量总分及其他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3个时间点的生存质量总分、生理状况、功能状况、乳腺癌附加关注得分均高于前一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个时间点生存质量总分和生理状况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睡眠干预效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得分的干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得分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总分、入睡时间得分的干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第4、6次化疗实验组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3个时间点的PSQI总分均低于前一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个时间点的PSQ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焦虑、抑郁干预效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得分的干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得分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得分的干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第4、6次化疗实验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实验组3个时间点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前一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个时间点的抑郁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乳腺癌化疗患者躯体疲乏较重,生存质量中功能状况较差,睡眠质量较差,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情绪。2.焦虑、抑郁是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焦虑、食欲、治疗方案、性格类型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3.瑜伽干预能有效缓解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躯体疲乏、认知疲乏,从而降低总体疲乏程度。4.瑜伽干预能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5.瑜伽干预能缓解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6.瑜伽干预能部分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