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因此,深入探讨培育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青年社会责任意识主要包括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国家意识,明礼诚信、团结互助的社会集体责任意识,维系亲情、弘扬文明风尚的家庭责任意识以及自尊、自爱、自律、自信的自我责任意识。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使命,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既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当代青年传承优良道德品质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整体呈现良好状态,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青年责任认知薄弱、个别青年思想道德水平有所下滑以及片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现象,而造成培育缺失现象的因素有许多,比如:不良社会观念侵蚀着青年的责任意识;学校的责任意识培育机制存在缺漏;家长更侧重于“重智轻德”以及青年自身价值观取向存在偏差等等。针对这些培育缺失现状,应该从国家、学校、家庭和青年本身提出具体的对策和路径,首先,要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培育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引导、倡导青年要诚信友爱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意识和价值选择;其次,要着重突显学校培育中的实际性成效:具体学校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主导,创新“德育”方法,同时结合以教师为引导的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再次,培育青年社会责任意识需要强化家庭培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家长需要注重“言传”和“身教”相结合,家庭成员需加强传承并创新文明家风建设,尤其需要重视的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培育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最后,青年责任意识培育需落实到主体自身,需要提高自我责任认知能力,牢记自身在培育中的主体地位,坚持知行合一,提升自身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