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的美誉。安顺现存的传统村落大多诞生于明代,这一云贵高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时期。明初,朱元璋为肃清西南残余的元朝势力派大军“调北征南”,而后为巩固统治就地军屯。明后期,又组织大量的汉移民来此商屯、民屯,由此诞生了安顺屯堡,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较为独立,几百年来保存完好。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受当地特有的地形地貌、自然气候和风俗文化等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的美誉。安顺现存的传统村落大多诞生于明代,这一云贵高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时期。明初,朱元璋为肃清西南残余的元朝势力派大军“调北征南”,而后为巩固统治就地军屯。明后期,又组织大量的汉移民来此商屯、民屯,由此诞生了安顺屯堡,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较为独立,几百年来保存完好。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受当地特有的地形地貌、自然气候和风俗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安顺传统村落演化出不同的空间形态,有带浓郁军事防御色彩的军屯,有沿道路带状延伸的商屯,有在山间指状蔓延的苗寨。不同于城市的兴建,这一演进过程较少受到人为规划的干预,多重因素作用在传统村落形态演变上,形成特殊的演变规律。其中,传统村落的界域性表现尤其突出,而边界决定了空间的秩序,空间也是因为边界才有了意义。因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支持下,主要以安顺中国传统村落为样本,在梳理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围绕“安顺传统村落边界形态的形成规律”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根据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选取安顺市范围内的5批共67个传统村落为本文的研究样本,对其边界形态的形成规律进行研究。研究从两个方面具体展开,一是自然环境因素,如:地形地貌、水系、道路等;二是社会文化因素,如:历史职能、宗族信仰、民族文化等。其次,在初步认知边界特性后,量化边界特征指标。由于每一个体对边界形态特征的判断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形态学中的外接矩形长宽比和指状系数来量化边界形态特征。再次,从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下的边界形态形成规律入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影响边界形态的几大自然环境因素。借助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形状指数,运用统计学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并揭示传统村落边界形态与地形地貌、河流水系、道路交通等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探索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下的边界形态生成规律。然后,从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下的边界形态形成规律入手,明确社会文化因素通过影响村落的内部构成要素,进而影响村落边界形态。明确内部构成要素为建筑群及开敞空间,借助景观格局指数中的建筑群规模、聚集度、形状系数等进行量化,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其与边界形态的关联程度。进一步定性分析历史职能、宗族信仰、民族文化等社会文化因素与边界形态的关联关系,得出社会人文背景影响下的传统村落边界形态的形成规律。最后,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地貌、河流水系与道路对传统村落边界形态的形成具有主导作用,在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下,传统村落边界形态呈现出:平坦地区村落边界易向团状发展,陡峭地区村落边界易向指状发展,临水型村落、临道路村落边界易向带状发展的形成规律。通过进一步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5批共67个研究样本中,有79.10%的村落边界在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团状、带状或指状;其次,传统村落边界形态与其内部构成要素——开敞空间、建筑群之间也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由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建筑斑块聚集度与建筑平均最近距离对村落边界指状系数、外接矩形长宽比的作用程度最大,关联度分别为0.7404与0.7076,说明建筑群斑块的聚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村落边界形态的指状系数、长宽比。进一步分析认为对于传统村落而言,建筑斑块之间的聚集往往源自于村落“中心”所形成的吸引力,即:社会文化因素形成的力量,如:寺庙、祠堂、碉楼等,结合安顺的社会历史背景可知军事防御职能也会使聚落趋向内敛,达到易守难攻的防御目的。说明历史职能和宗族信仰吸引安顺传统村落的边界形态趋近团状发展。作者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双重因素作用下的传统村落边界形态的形成规律,希望从边界形态角度出发,指导现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村建设,通过保护自然边界、强化人工边界、增强边界意象等方法,改善村落发展过程中的肆意扩张、边界破碎等问题,实现村落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村落的营建智慧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其他文献
齿轮传动系统作为活塞发动机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动特性极大地影响了整个系统性能,然而由于航空活塞发动机飞行条件多变以及工作环境恶劣,导致齿轮传动系统的载荷工况复杂,其强度和寿命受到极大考验,对齿轮的可靠性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以某活塞发动机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系统传动原理与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齿轮系统宏观参数优化设计;研究了不同载荷工况下齿轮副啮合特性,完成了轮齿微观修形;建立了考虑
互联网时代,在线评论逐渐成为人们交流、分享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互联网的高效性和便捷性,极大地加速了在线评论的传播速度,但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虚假评论信息在互联网上肆意传播,损害用户和商家的利益,破坏市场规则,甚至影响社会秩序。在线评论在互联网上通常以文本的形式存在,不仅包含文本的结构信息,也包含着对事物特征的描述和情感表达,即文本的主题信息和情感信息。现有的许多
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建设也逐渐兴起。贵州布依族先民因其所处的战乱频发的历史背景,以及喀斯特地貌下多山石的地理环境,创造出了独特的石板民居形式。而石材拥有与其他建筑材料不同的热工性能,再配合上特有的建筑形式,使得石板民居室内外热环境显著与常见民居不同。鉴于此,本文通过实测分析与模拟分析的方式,探究并总结了石板民居室内外热环境规律,挖掘出其热环境形成机理,从而为生态
在众多的非贵金属析氢催化剂中,镍基催化剂具有适中的氢吸附自由能ΔGH*和较高的HER交换电流密度j0。然而,镍基析氢催化剂也存在着本征活性差、活性位点暴露不充分以及稳定性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本论文提出构筑镍基三维一体化析氢电极,目的是提高镍基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本论文开展了以下工作:(1)利用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作为自牺牲模板,构筑了一种“疏气型”NiCoP/Ni析氢催化剂,这种催化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如火如荼的发展,无线平台的小型化成为无线通信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得天线小型化也正在成为硬性要求。同时,无线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也要求天线需要具备更多样性的功能,特别是在射频识别系统(RFID)、航空通信和水上通信等领域,从而天线的功能拓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在保证天线小型化的前提下,实现天线的功能拓展是一个具有研究前景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对小型化天线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
贵金属Pt、Pd纳米材料在燃料电池催化剂中拥有其他贵金属不可比拟的作用,但是它们在地层中储量少、价格昂贵,因此提高它们的催化活性以及利用率是非常必要的,且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在众多形式的纳米结构中,以枝晶、五重孪晶为代表的亚稳态纳米晶往往表现出比低能表面暴露的多面体纳米晶更为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本论文以亚稳态结构(枝晶、五重孪晶)的Pt、Pd基纳米材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可控合成、生长机理以及
铊(Tl)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近年来,由于含Tl矿物的冶炼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Tl向环境中的释放导致水体中Tl污染事件增多。国家颁布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明确规定要组织开展典型地区的Tl污染排放调查,制定Tl污染防治方案。目前关于水中Tl的去除技术和在环境中迁移行为研究相比于其他有毒重金属例如Hg、Cr和Pb等相比较少,所取得的基础数据有限。吸附法被证明是去除水中Tl(I)的一种有效
燃料组件的热工水力实验是通过模拟核反应堆正常工作时的环境来达到研究燃料组件内部构件性能的目的,是核安全验证领域的关键环节,是保证核反应堆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由于燃料组件内部处在高温、高压及高速冷却剂水流(350℃,20MPa)的冲刷下,由此而导致组件内部构件产生振动疲劳。燃料组件表面的脉动压力以及应变是分析组件振动疲劳的两个关键物理量,因此,脉动压力及应变的测量对于获取燃料组件内部构件的机械变形、
时间序列预测是工程应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工程学、经济金融学、气象学、能源学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时序数据的规模迅速增长,时序数据也从单变量时间序列转换为多元时间序列。与单变量时间序列相比,多元时序具有更加复杂的高维时序特征,其非线性趋势和噪音导致多元时间序列表现出不稳定的相互依赖性和时间周期性,很难准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现有的时序预测方法大多专注于捕获时序数据的长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比刚度和比强度,在现代工业应用中备受青睐。而当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各相组分是具有压磁效应磁弹性材料的时候,我们需要研究的就不仅仅是复合体的弹性特性,还包括复合体的压磁特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基于弹性-磁性相互作用的耦合效应,压磁性材料在智能制造和主动结构领域受到广泛且持久的关注。具体的应用主要包括:力-磁转换器、磁传感器、应变计、超声波发生器、应力传感器等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