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的养老问题是关系到农民生活与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的养老方式不断变化。土地与家庭养老等传统养老方式的统治地位逐渐动摇,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代表的社会养老保障方式在短期内迅速兴起,养老方式趋于多样化。农村经济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迅猛发展,将经济发展对农民养老行为的影响体现地更为明显。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育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土地流转改变了土地禀赋在农户间的原有配置,对于土地流出户而言,土地的流出使传统土地养老保障完全或部分丧失,同时流转收入与劳动力的解放又深刻改变着农户经济状况。以上必将导致农民养老保障行为的变化。本文首先研究了农民的养老保障行为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是什么,然后描述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其对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因素与受影响因素间的比较来寻找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行为与土地流转间的联系,从而试图厘清二者是否相关联,其内在机制如何。土地流转不仅会使依附于作物耕种的传统土地保障功能消失,农民可能会将社会养老保险作为替代,还能通过作用于土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使土地流转收入与非农就业收入增加,家庭总收入的增加会带动农民参保意愿和行为。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实证分析验证土地流转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研究得出,农民家庭人均收入、非农就业、年龄结构等因素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障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庭土地拥有量与土地收入状况,但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障行为并未构成直接的显著影响。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以提高农户参保能力;完善新农保制度设计,满足不同农民群体的需要等政策建议,试图为完善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养老保障水平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