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补语是现代汉语最具特点的语法成分之一,其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其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汉语补语系统意义丰富,形式多变,规则复杂,韩国留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他们在习得汉语补语过程中常常采用回避策略,或用状中结构、单个动词表达补语的意义,造成使用上的混乱,但针对这一问题所做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见。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补语的整体情况,本文通过在教学中收集的真实语料,归纳出初、中、高级水平的韩国留学生在习得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五类补语过程中产生的偏误,并借鉴汉语本体研究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丰富成果,从语义、句法和语用等角度对偏误进行分析,力图揭示学习者的某些习得规律。同时,以数据统计为基础,得出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补语项目的排列顺序,在此基础上,从母语迁移、教材设置等角度探寻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补语的自然顺序及其习得汉语补语的偏误等级,并提出相应的教材编排建议。
全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绪论说明了补语习得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介绍了文章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以及语料的来源。
第二章介绍现代汉语补语类型研究中对汉语补语的四种分类和对外汉语教学的补语系统的产生和发展,回顾了外国学生汉语补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用偏误分析法分析了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补语的偏误,考察留学生习得汉语补语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和分布情况,并提出了习得过程中的相关建议。
第四章根据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补语的编排顺序的统计,结合第三章的偏误分析,力图找出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补语的顺序,并提出一定的教材编排建议。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对本文所做的研究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