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青年女工的理想信念现状及培育研究——以轻工业女性操作工为例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6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是越来越多了,所形成的农民工群体是既为人们所熟悉又相对特殊的一个社会群体。而“外来青年女工”则早已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生活状况也是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调查显示,外来青年女工的现状,尤其是在理想信念方面应该得到更多的社会理解和关心。   理想是愿望的升华,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超越现实的、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同时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立场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信念则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某种事物、理论、规则、原则等内心确信的自我意识,并且坚信能够产生美好结果的稳定持久的观念。因而理想的实现有赖于信念的坚定。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现阶段有不少外来青年女工的理想信念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理想信念意识淡薄、理想表现出重物质轻精神、对坚持理想信念的信心不足、缺乏应有的道德理想、社会参与意识不强等等。导致这种现状的出现与人的社会属性、社会环境、文化程度、个人职业、性别意识、个人的家庭环境、城市发展以及中国的传统思想都有较大的关系。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要结合多方面的努力,笔者重点考虑挖掘青年女工自身的潜能、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利用企业这个平台、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等方法途径来进行培育。   本文从外来青年女工及其理想信念的概念入手,以外来青年女工的理想信念为核心,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剖析,以期探索出适合培育和发展外来青年女工的理想信念的途径和方法,提出现阶段适合青年女工理想信念培育的策略。   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尝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研究外来青年女工群体,最终落脚到理想信念的问题上,拓宽了理想信念研究的对象群体,具有实践上的开拓性和创新性。   本文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概念阐释法、对比分析法、等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全面分析。
其他文献
截至目前,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已实施36年,其缔约国的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绝大部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公约是国际商事合同法的典范。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当时为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经济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然而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三年来,刑事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运行状况值得研究和关注。作为一个县域基层社会,湖北省当阳市在近三年运用刑事和解制度解决了百余件案件,“当阳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