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什么?幸福来自哪里?如何制定出能够科学反映人们生活幸福度的幸福指数?这些都是当今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至今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学者们都未能找到一种很好的研究视角,进而无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本文以生活方式概念作为观察棱镜,充分发掘其理论建构功能,将幸福还原于生活,并在生活世界中理解、诠释幸福,从而为现今幸福指数的理论构建与完善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与研究的切入点。 本文首先阐释了生活方式概念的内涵、结构及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与幸福的理论关系:其一,幸福是生活方式的最高目标和终极目的;其二,幸福标定“生活美”,即幸福为人们建构有意义的生活和探寻美好的生活样式提供了原则和标准;其三,幸福通过生活方式成为“生活事实”。其次,本文阐述了生活方式概念对幸福指数研究的理论导向功能,指出这种导向功能体现为对主观评价与客观标准的兼顾、强化了主体的选择性与个体的差异性以及突显了在生活的正向功能与意义上建构幸福指数的必要性,特别是批判了以往功利主义视角下,以“效用”计量幸福的局限性和狭隘性。最后,本文还阐述了生活方式概念对幸福指数测度的理论建构功能,提出了基于生活方式概念的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其中,指标设置的原则应包括以人为本原则、本土性原则、内涵对应原则及可量化原则,设计的总体思路应涵盖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意义及个体的生活感受四部分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生活方式概念的角度设计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要求和基本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