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在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人毕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本研究采用《4-7岁幼儿社会性发展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选取的6所城乡幼儿园的637名蒙、汉族幼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城市和农村、蒙古族和汉族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互关系,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寻找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家庭教养方式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幼儿社会性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父母的溺爱性,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父母越溺爱幼儿,越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父母的民主性,与幼儿社会性发展总分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父母民主的教养方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父母的放任性,与幼儿社会性发展总分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说明父母放任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父母的专制性与幼儿社会性发展总分之间的负相关没达到显著性水平,但意志、生活习惯、情绪稳定性、诚实公正等因素与父母的专制性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说明父母专制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父母的专制性与幼儿的自尊心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父母对幼儿越专制,幼儿的自尊心就越强。父母的不一致性与幼儿社会性发展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父母不一致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总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非常大,父母民主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而父母的溺爱、放任、专制及不一致的教养方式会造成幼儿同伴关系不良、具有侵犯性、独立性差、不遵守社会规则等不良品质的出现,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2)幼儿社会性发展存在城乡、民族及年龄差异。城市和农村幼儿社会性发展在社会认知、意志、情绪稳定性、同伴关系、独立性、诚实公正、同情助人等7个维度上的得分及社会性发展总分均有显著差异。城市幼儿在上述维度上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农村幼儿。蒙、汉族幼儿社会性发展总分没有差异,但在社会认知、意志和独立性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蒙古族幼儿在上述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汉族幼儿。在依恋家人、无侵犯性、好胜心和自尊心维度上汉族幼儿得分高于蒙古族幼儿,但差异不显著。蒙古族和汉族幼儿在社会性发展的其他维度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幼儿社会性发展总体年龄趋势是4到5岁上升,5到6岁下降,5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对于每个维度来讲,发展趋势各有不同。幼儿社会性15个维度的发展有其各自的特点,不同维度各有不同的发展趋势。(3)母教养方式存在城乡、民族、文化程度及父母年龄的差异。城市父母更多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而农村父母对孩子较溺爱、放任和专制。蒙、汉族父母教养方式在民主性和专制性维度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汉族父母的民主性和专制性均比蒙古族父母要高。在溺爱性、放任性和专制性维度上存在文化程度差异,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其溺爱性、放任性和专制性就越低。20-29岁年龄组的父母专制性显著高于30-39岁年龄组父母。(4)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预测作用。以父母教养方式的五个维度做自变量,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总分做因变量,进行的逐步回归分析中,父母教养方式的民主性首先进入了回归方程,说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受父母教养方式中民主性维度的影响最大,即父母的民主性可以预测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得分。其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是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放任性,说明父母的放任性可以负向预测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