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甸油田夹层定量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l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数十年的开发,中国东部老油田基本已全面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但实践表明由于夹层控制了储层内的流体流动,影响了垂向渗透率的及水驱动效率,仍存在可观的剩余油相对富集区。有效地识别出夹层和查明夹层的分布特征,对后期油藏开发和剩余油预测具有重大意义。以喇嘛甸油田南中西二区萨尔图油层和葡萄花油层为研究对象,进行地层对比与划分,划分出各个小层的层内夹层,确定其成因与展布特征。在夹层成因的基础上,综合测井资料与取心资料识别出夹层类型,选取识别参数。由于工区测井曲线的不足,本文在充分考虑各个测井参数之间的组合关系,采用参数多项式处理方法和数据降维方法,共选取9个特征参数作为新的评价参数,并确定夹层类别,由此建立了夹层定量识别的已知样本。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夹层定量识别模型,为油藏开发中后期的油藏描述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夹层定量识别方法。在数据预处理和模型参数寻优的基础上,运用214组学习样本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夹层识别模型,并对68组测试样本进行检验,其预测精度可达80%,远高于交会图版法的预测性能。在模型优化上,利用改进的F-分值方法优选出特征集,去掉参数组合中多余的信息,建立最优的特征子集;考虑非平衡数据对模型的影响,对最优特征子集的学习样本进行数据非平衡处理,优化之后的模型预测精度可达86.76%。结果表明,建立的夹层定量识别模型能够较为系统地反映多种地质因素和夹层类型之间的复杂映射规律,应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开展夹层识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可推广到其他地质领域上。
其他文献
油气井出水是油田开发中后期遇到的普遍现象,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开采措施不当等原因,水沿高渗层或裂缝等大孔道不均匀推进,造成油气井含水迅速上升,降低原油采收率。水平井具有采油指数高、生产压差小、无水采油期长等优势,但其见水后含水率迅速上升,产油量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其开发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相渗改善与流量控制协同控水技术,通过对水平井筒周围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改善,改变进入控水装置的油水比,延
在Kohat高原,Bahadur Khel盐是最集中的地质区域之一。除了古生物残余物外,还存在着很容易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地质结构。因此,它被称为地质和化石科学的展览大厅。它也可以看做一份含有丰富岩盐的地质画卷。由于缺乏植被,每一层地层都是有现象出现的。因此,Bahadur Khel盐具有国际科研和教学价值,高度值得保护和保存。取样制备薄片后主要采用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
低渗透油藏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现阶段的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牛庄洼陷牛20块是典型的低渗透浊积岩岩性油藏,经过三十余年的滚动勘探与开发,油藏采出程度较低,这预示着牛20块具有良好的油气开发前景并且在整体低渗的背景下依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区块周边滚动勘探向外扩展,已见较好的油气产量,但是由于浊积岩识别难度大、非均质性强,滚动勘探成功率依然较低,同时区块内存在不同开发井油气产量差异较大
自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趋势增加,业界对高活性加氢处理催化剂制备的兴趣迅速增长。迄今为止,高活性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仍然是研究热点。目前该系列催化剂的开发面临着金属负载量高及催化剂酸性与活性相纳米结构对加氢效果影响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探究了不同浸渍方法及助剂对催化剂酸性、活性相及脱氮性能的影响,为HDN催化剂的优化以及开发提供依据。本论文首先探究不同浸渍方法对催化
在野外地震勘探中,受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影响,直接采集得到的地震资料有时候会含有严重的噪声干扰并且分辨率较低,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干扰直接淹没有效信号的情况。而地震数据的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又是后续进行正确的地震资料解释从而准确判断出地下油气藏的重要基础。因此,地震数据去噪及提高分辨率的处理方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压缩感知理论是一种信号处理理论,利用信号的稀疏性,使信号在不满足采样定理的条件下也能够从采样信号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资源量丰富,勘探潜力较大,深化潜山油气成藏研究、定量评价潜山油气充注能力,对指导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冀中坳陷潜山油气勘探实践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区潜山油气成藏条件,总结潜山油气藏分布特征,并划分了潜山油气藏类型,选取不同类型的典型潜山油气藏,对比了各类型潜山成藏条件的差异,建立了冀中坳陷典型潜山的成藏模式;通过优选评价参数,针对不同源-储对接类型潜山进行油气充注定量评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地质目标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常规的地震解释技术难以满足当前勘探开发的需求。本文旨在充分挖掘地震资料中的有效地质信息,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地震解释工作与计算机技术进行了连接,开展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工作。本文通过将常用三种去噪方法组合的方式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去噪;同时选用中间加权的模式对地震数据体进行锐化,实现图像增强。最后通过消除异常值等关键步骤,对相干切片和地震剖面进行图
地质统计学能够很好地描述地下模型参数的空间相关性,为地震反演提供丰富的先验信息。相对于确定性反演,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地震随机反演往往具有更高的垂向分辨率,且能获得多个等概率的反演结果,适合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估计。主要是由于地质统计学以变差函数为基本工具,能够描述模型参数小尺度空间变化,以及地震随机反演在反演的过程中融入大量的测井数据。因此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地震随机反演在薄储层研究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地
如今地震资料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多,得到的资料在类型、精度等方面存在各种差异,这对于后期的处理以及解释都带来了影响。对于由多个工区组合而成的大范围区域,其中必然存在来自多个工区的不同速度资料,不同工区间往往存在一定范围的重叠区域,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零散的速度资料建立全区统一的速度场已经成为实际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在资料品质都有一定保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每个有效速度信息在速度场构建中的影响和作用,才
随着油气资源勘探的不断深入,地震勘探目标逐步从大尺度构造油气藏转向中小尺度复杂岩性油气藏,常规的地震处理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目前油气资源勘探的需求。地震偏移成像方法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由偏移得到的高分辨率成像剖面不仅能为层位划分和断层识别提供依据,也能指导开发阶段的地质建模与油藏数值模拟过程;另外,经过真振幅处理的偏移结果可以进一步提供可靠的岩石物性参数,提高储层预测的成功率,降低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