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文学期刊的角度切入,以先锋文学潮流为中心,对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小说创作中先锋精神的发展脉络进行重新梳理。综观八十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呈现出鲜明的潮流化特征,然而文学的发展未必如文学史所书的那么单纯明了。本文既通过文学期刊这一特殊棱镜,立体地折射出先锋文学的历时变迁与共时结构,又从先锋文学反观文学期刊自身的生存境域,为当前文学期刊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本文对文学期刊与先锋文学的深层互动的透视,旨在揭示先锋文学生成、发展、涣散过程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彰显一些被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叙述所遮蔽与误读的文学真相,进而双向地反思先锋文学与文学期刊在新时期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与局限性。 引言:“先锋”的迁徙。引言部分阐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并对“先锋”、“先锋精神”、“先锋文学”等核心概念的理论来源和历史演变,进行了必要的辨析与廓清。本文的主要目标为:针对当前文学史对于“先锋文学”的约定俗成的表述,论文通过对作为先锋文学主要阵地的文学期刊的分析,考察先锋文学的审美演变与传播接受状况相互依存、相互牵制的动态进程,打通文学的内外分界,双线并行地透视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社会形态、文化格局、读者趣味、文学风尚等因素对于文学创作与文学期刊的渗透、改塑机制。 第一章:潜行与崛起。在先锋文学的发展过程当中,刊载先锋小说的文学期刊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先锋作家的成长轨迹总体上呈现出从边缘走向中心的态势,从居住地的地方刊物走向《收获》、《人民文学》等中心刊物,从相互游离的游击状态走向相互呼应的群体展示,这是先锋文学在文学期刊史上留下的脚印。本章着重探讨边缘刊物和中心刊物在先锋文学潮流发生与壮大过程中各自的角色与作用,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勾勒出先锋文学从潜滋暗长到锦衣夜行的发展轨迹,并追问其深层的文化根源。先锋文学从酝酿到崛起的过程,也正是新时期文学期刊从缺乏个性的合唱状态逐渐走向分化的过程。 第二章:后撤或逃亡。先锋文学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其形式探索的意味逐渐淡化,整体上转向对历史题材的重新开掘,大都倾向于颠覆原有主流历史观念和官史文本意旨,在“正史”的背景下书写个人或家族命运。这种“新历史小说”风格的写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先锋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杂交的结果。先锋作家群体性地转向写实风格,与当时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意识形态的调整、经济转型带来的文学生存危机、消费文化尤其是影视文化对文学发展的挤压,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