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道主义的深入人心和人权观念的发展,现代法治国家越来越重视刑罚的教育意义和人权保障机能。刑罚轻缓化已经成为现代刑罚发展的必然趋势。刑罚轻缓化反对严刑峻法、重视人权保障,取得了较好的预防犯罪效果。在刑罚轻缓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的刑事政策逐渐由原来的单极化逐渐向两极化过渡。监狱的各种弊病引发了关于短期自由刑改革的各种讨论,与此同时国际社会行刑社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在我国探讨非监禁刑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国际意义。但是我国在法律、文化、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因此推行非监禁刑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本文围绕非监禁刑制度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论述:第一章对非监禁刑进行了总体概述。首先探讨了非监禁刑的含义,介绍了非监禁刑在国外的一些称谓以及我国学者关于非监禁刑的观点并对之进行评析。然后介绍了非监禁刑在域外的适用状况。第二章介绍了非监禁刑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非监禁刑的历史源起,即人类的刑罚逐渐由以肉刑和生命刑为主导转向以监禁刑主导,然后发展到以非监禁刑为主的历史进程。然后,介绍了非监禁刑的理论缘起,也就是非监禁刑的理论基础:刑罚目的观的发展、刑罚谦抑的思想以及刑罚人道主义的发展。第三章介绍了非监禁刑的现实基础。非监禁刑的社会结构基础(从国家和社会一元到二元分立)、非监禁刑的社会文化基础(从报复性正义到恢复性正义)、非监禁刑的刑事政策基础(从单极化到两极化)以及非监禁刑的制度环境基础——从压制型、自制型到回应型。第四章介绍了非监禁刑在我国的现状、困境及对策。首先介绍了非监禁刑在我国的适用状况;然后介绍了我国非监禁刑面临的困境,主要从法律、刑事政策、文化传统、社会基础、民众心理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非监禁刑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构建我国非监禁刑体系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