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期刊对中产阶层的形象再现研究——以《南风窗》、《新周刊》等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ia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产阶层在中国已经出现,但是还没有清晰的面貌和明确的行为边界。作为稳定的身份生产基地,期刊对中产阶层的持续关注使鲜活、生动的中产阶层人物形象被建构起来。形象的建立会使阶层内部成员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方面都有了可供参考的样本,有助于形成阶层内部的自我认知和阶层认同感。随着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这种公众形象内含的价值观等因素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面貌。   在这一背景下,以下三个问题的回答便有了积极的意义:一,时政期刊呈现了怎样的中产阶层形象?二,时政期刊对中产阶层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特点和突破?三,时政期刊对中产阶层形象塑造反映了什么?   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选取《南风窗》、《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四份时政期刊作为抽样对象,严格按照相应的抽样方法挑选出315个中产阶层人物。本文分别从人物的基本特征、公共领域行为、私人领域行为、品质等四个方面对人物进行统计分析,全面描述了中产阶层在时政期刊中的形象再现,这一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三章。   本文的第四章着力回答第二个问题,即时政期刊对中产阶层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特点和突破?消费动物与经济动物是人们对中产阶层的刻板印象,时政期刊则试图打破这种刻板印象,消费仍然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被保留下来,但是时政期刊更加强调了中产阶层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热心公益等行为,同样,社会责任感、理性等也作为一种重要的品质被强调。时政期刊对中产阶层人物进行深度挖掘,重新翅造中产阶层的价值观,多维度闸释中产阶层。展示了不一样的中产阶层形象。   时政期刊为什么会对中产阶层的人物形象进行如此的塑造,这有着什么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这一问题是本文第五章探讨的内容。本文认为时政期刊对中产阶层的形象再现反映出时政期刊争做主流媒体的诉求、参与重塑主流价值观的愿望。而社会转型和新闻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媒体产业属性的确立也促使了媒体受众意识的觉醒,正是在这样多种力量的制约下才呈现出如此的形象塑造。
其他文献
2005年,随着日剧《电车男》的引入,一个崭新的名词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一一“御宅”。作为一种文化,“御宅”在其诞生地日本已有近3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第二人称敬语到现在用来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正式颁发了3G牌照。这一举动标示着我国三网合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和有线电视网、英特网、电信网逐渐走
“软实力”作为20世纪90年代初源于西方政治学的概念,近年来在中国倍受关注。其中的原因,既包括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寻找合适的理论支持;也包括试图从中国五千年深厚文化中发现
期刊
21世纪以来,中国紧随其他发达国家的步伐,在互联网的规模和用户数量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SNS(社交网站)的兴起打破了互联网虚拟和不实名的障碍,使网络实名制成为可能,在互联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