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但锰电解沉积过程存在能耗高、电流效率低、固废污染重等问题,因此研究电解过程中节能减排有效措施是锰产业目前研究的重点。在锰电解沉积过程中,电极/溶液界面过程呈现丰富而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同时由于存在锰元素多重价态变化,以及多重化学反应的非线性耦合,引起电化学振荡、金属分形生长等非线性行为,导致电解过程不稳定、不易控制、增加额外能耗。因此对电极/溶液界面物理化学过程进行充分深入的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2015BAB17B03)-多场耦合调控电解锰节能与锰渣安全堆存新工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4045)-混沌电路调控电解金属锰阳极电化学振荡行为与放大规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锰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但锰电解沉积过程存在能耗高、电流效率低、固废污染重等问题,因此研究电解过程中节能减排有效措施是锰产业目前研究的重点。在锰电解沉积过程中,电极/溶液界面过程呈现丰富而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同时由于存在锰元素多重价态变化,以及多重化学反应的非线性耦合,引起电化学振荡、金属分形生长等非线性行为,导致电解过程不稳定、不易控制、增加额外能耗。因此对电极/溶液界面物理化学过程进行充分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电极反应机理,理解界面动力学反应过程,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电极反应和调控整个电解过程高效运行。本研究工作以非平衡态热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为理论基础,以电解添加剂、电解供电方式、电极材料三种外控方式对锰电解沉积过程的影响为研究思路,分析并揭示锰电解沉积过程中电极过程动力学行为,以期实现电解过程定向转化和精准调控。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于电解添加剂方面,引入油酸钠(NaOL)作为电解添加剂,采用电化学-化学联合分析的方法研究NaOL对锰电解沉积过程阳极电化学振荡、阳极析氧反应活性以及阴极沉积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Mn SO4电解液加入6.0×10-5mol·L-1的NaOL可降低阳极电位及电位振荡频率,使得到的电位振荡吸引子比未添加时更为规整。同时,40℃反应条件下,添加NaOL电解体系铅合金阳极的析氧过电位较未添加NaOL时降低68 m V,副产物锰氧化物阳极泥的形成也得到抑制。提出了一种NaOL调控电化学振荡的机理,并分析讨论NaOL对阴极析氢反应活性、电解槽压、电流效率和能耗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NaOL后对阴极沉积锰的形貌和晶型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阴极边缘的锰枝晶数量,电流效率提高1.9%,电解能耗降低2.4%。(2)对于电解供电方式方面,分别引入脉冲电流电源及混沌电路电源为新的电解电源,研究外控电信号对锰电解沉积过程过程的影响。与直流作用时相比,脉冲电流作用下阳极的平均电位低33~60 m V,相应的电位振荡吸引子更有序,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特别是脉冲500 Hz作用时,Mn2+在Mn SO4溶液中氧化更充分,较少形成疏松、导电性差的Mn OOH中间体,使得阳极电沉积形成的Mn O2层致密光滑,所以阳极金属基底具有比直流电沉积时更强的耐蚀性。采用脉冲电沉积2~8 h,阴极锰沉积电流效率相比直流电解增加了3.11~3.77%,能耗降低了5.30~8.17%,且阴极获得α-Mn,表面形貌相对平整、均匀。混沌电路方面,设计并制作了两种混沌电路供电系统,即超混沌电路(hyperchaotic circuit,HCC)系统和调幅调频混沌电路(amplitude modulation and frequency modulation chaotic circuit,AM&FMCC)系统。研究发现HCC作用下,阳极的电位振荡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平均振荡周期提高5.6 s,平均振荡振幅降低38 m V,这将有利于降低电解过程阳极泥的产生以及额外能耗。同时阳极生成的Mn O2表面平整致密,提高了阳极析氧反应活性及铅合金阳极的耐蚀性。但HCC作用下,平均电流效率仅为61.92%,需进一步探索增大实际输出混沌电流值的方法。AM&FMCC用于锰电解沉积过程时,随着输入的混沌电压幅值频率增加,阳极电位振荡经历从无到有、再到明显的变化趋势。同时阳极Mn2+氧化峰值电流密度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生成的Mn O2阳极泥也随之增多。250 Hz电解后阴极沉积锰的平均电流效率仅为35%,表明AM&FMCC输出的混沌电流同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对于电极材料方面,引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材料作为锰电解沉积过程的阳极,在分析了其基本化学组成、微观形貌等特征后,研究其电极反应特性及作为阳极时锰电解沉积过程的槽压、能耗、电流效率以及阴极锰沉积情况。研究表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阳极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350 A·m-2的阴极电流密度下与铅合金阳极相比,其析氧过电位降低了112 m V,同时能减少80%副产物阳极泥的生成,使得电解液中Mn2+浓度和沉积速度更均匀,阴极锰枝晶分形结构显著降低,从而提高阴极锰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与铅合金阳极相比,使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阳极在恒流条件下进行锰电解沉积的平均槽压降低150 m V,能耗降低8.36%,电流效率提高4.3%。此外,碳纤维电极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均优于商用碳板电极。电解8 h后,与碳板阳极相比,使用碳纤维阳极的电流效率增加5.45%,能耗减少10.34%,阳极质量损失减少46.5%。综上所述,通过电解添加剂、电解供电方式和电极材料三种外控方式对锰电解沉积过程影响的研究,调控电极反应的非线性行为,提高电流效率、降低电解能耗和污染排放,为锰电解过程高效、节能运行提供新思想和新路径。
其他文献
科技的进步促进分布式移动电子、传感器网络、个人医疗电子产品、机器人、人机交互界面(Human-Machine Interfaces,HMIs)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 Ts)等领域飞速发展。这些移动电子产品及其系统大多靠传统电池供能,然而,由于电池的寿命有限,更换和维护成本较高以及电池中的铅、汞、镉等化学元素对环境不友好等问题,使得传统电池电源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分布式移
体育设施是人类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运动水平、保持生体健康的场所,也是城市举办体育赛事、增加运动交流、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公共设施,具有“全球化”与“本土化”并存的二元结构特征。三峡库区是我国典型的山地城市区域,地形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文化独特,经历了大规模移民搬迁后,城镇空间发展出现了时空压缩和错位的特征,区域范围内城镇化程度和城镇规模出现差异,城市发展因人地矛盾问题而呈现高密度发展趋势
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纳米药物构筑和抗肿瘤应用实现了飞速发展,其中抗肿瘤药物输送系统、光热治疗纳米药物和纳米催化药物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这些抗肿瘤纳米药物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纳米药物输送系统受到生理体系的屏障阻碍如溶酶体隔离而导致药物输送效率低。用于光热治疗和催化治疗的纳米药物也面临光热转换效率低和纳米催化试剂不能长效循环的挑战。此外,界面惰性的无机物或金属在纳米药物构筑中还存在稳定性差、尺寸
河口与近岸海域通常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在海洋碳循环中扮演关键角色。硅藻作为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贡献大约一半的初级生产力和高达40%的碳输出,硅的循环由此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碳循环至关重要。近几十年来,近岸海域硅循环受到人为活动的严重干扰,DSi浓度的大幅下降使某些海域的浮游植物生长受到硅的限制,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发生显著的改变,因此,揭示近岸海域硅循环对人为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如何响应成为海洋生态系统研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中国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迅速,2019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22143.6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23%,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新驱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还需认识到,目前一些产业的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和材料仍垄断在国外“隐形冠军”企业手中,自主知识产权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发明专利少等严重制约产业发展、阻碍国际化进程,中
自管理控制系统提出以来,业绩反馈过程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同一层级的员工不断增加,更多的企业开始对员工进行相对业绩反馈。与以往只反馈员工(或团队)自身业绩不同,相对业绩反馈不仅反馈员工(或团队)自身的业绩信息,还反馈与其同一层级其他员工(或团队)的业绩信息。组织意在通过这种带有比较性质的业绩反馈机制,刺激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GR)的重要预言之一,黑洞已经引起物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天文学观测的验证。目前,引力波、事件视界望远镜等对黑洞的观测已经进入较精细的阶段。由于黑洞具有极强的引力,导致光线也不能从其事件视界逃脱。因此,对黑洞的研究成为检验广义相对论在强引力场中正确性的重要研究领域。黑洞扰动是研究黑洞物理性质的方法之一。人们利用数值方法研究黑洞扰动,从而分
《灵枢·本输篇》说:"大肠者,传导之府"。饮食入于胃中,经胃之腐熟,脾之运化,吸收其精微,剩余的糟粕,通过大肠的变化传导,排出体外。如嗜食辛辣,热积阳明;七情所伤,气机郁滞;中气虚弱,传送无力;久病产后,血亏肠燥;肺热壅盛,下
7xxx(Al-Zn-Mg-Cu)系铝合金因具有轻质高强等优点,被广泛用作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结构材料。近几十年来,其在石油钻探领域的应用潜力也逐渐受到重视。然而,该系列合金在富Cl-环境中耐蚀性较差,易发生腐蚀开裂,服役时存在失效的风险。目前有效提高其综合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成分设计,调整合金元素含量,引入微合金化元素;二是优化生产工艺,制订合适的热处理制度。因此,深入研究合金成分及热处理工
产业融合能催生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为分析产业创新提供了特定情境,而基于产业融合的电动汽车产业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吸引了理论研究的广泛关注。发展电动汽车产业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推动产业轮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是应对环境污染、油价上涨、能源安全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因而,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大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基于产业融合的电动汽车产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