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番茄不同生育期对CO2浓度需求的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ei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Miller)作为典型的喜温性蔬菜,是我国北方广泛栽培的设施蔬菜作物之一。在冬春季温室栽培中,为了保温而减少通风造成的温室内CO2匮乏,进而影响日光温室番茄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本研究以’兴海12号’番茄为试验材料,用塑料膜将试验日光温室隔出四个独立的面积为52m2的隔间,于定植一周后到试验结束(2016年11月-2017年4月),设增施3个C02浓度水平:C1(600μmol·mol-1)、C2(800 μmol·mol-])、C3(1000μmol·mol-1),以大气 CO2浓度 C0(400μmol·mol-1)为对照,研究增施不同浓度CO2对番茄各生育期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北方地区冬春茬日光温室番茄各生育期内的CO2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增施1000μmol·mol-1的CO2对番茄株高与茎粗增幅最大。就生育期而言,初花期到幼果期的长势明显高于苗期与成熟期,与C0相比,C3处理在初花期与幼果期分均增长20%左右。增施CO2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各生育期光合色素含量,并在初花期和幼果期增幅较大。与C0相比较,chl-a和chl-b含量均以C2与C3处理下的增幅最大,尤其在幼果期,chl-a增加33%,chl-b增加43.87%;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初花期以C2处理下增幅最大,比C0增长29.72%,其它生育期均以C3处理下的增幅最大,且开花结果期增幅较苗期和成熟期明显。2.随C02浓度的提高,尤其C2与C3处理下番茄各生育期叶绿素含量显著增高,Fo与NPQ显著降低,而Y(Ⅱ)、Fv/Fm及qP显著提高。在初花期,与C0相比,C2与C3处理下的Y(Ⅱ)分别增加了 87.33%、82.4%,qP分别增加了 26.52%、26.5%。增施CO2处理可通过提高光系统Ⅱ(PSⅡ)最大量子产量提高PSⅡ活性;通过提高qP和降低NPQ而提高光合能力和电子传递速率。3.随着增施的CO2浓度升高,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率在番茄各生育期均显著增加,且该试验条件下CO2浓度为C2与C3处理(800-1000μmol·mol-1)下效果较好,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在苗期、初花期、幼果期及成熟期分别平均增加了 27.05%、28.95%、37.61%、21.10%,说明增施CO2能够有效提高番茄光合能力。就生育期而言,在开花结果期番茄的光合潜能比苗期和成熟期强。4.增施不同浓度CO2均可提高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进而促进植株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提高。本试验结果表明,增产效果较优的处理为800-1000 μmol·mol-1,其平均产量为93996 kg/hm2,与对照相比提高了 33.50%。因此,增施800-1000μmol·mol-1的CO2可利于实现冬春茬设施番茄栽培的高产高效生产。
其他文献
火箭炮在发射过程中,由于弹丸的速度和加速度均很大,加之其惯性作用,导致定向器束的激烈颤振,炮口指向发生变化,弹丸在飞出膛口时会偏离预定位置,从而使得该扰动成为影响射击
非可再生化石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存压力,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已成为能源领域的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研究者普遍认为生物质是唯一可以替代化石资源获取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已经深入各行业的方方面面,并为普通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在出行方面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新型交通工具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舰载机弹射起飞作为现代航母战斗群组成的重要一个环节,因此弹射装置成为了各个国家争先研究的内容,而目前主流的弹射技术为蒸汽弹射,国外对蒸汽弹射技术掌握的较为成熟,而我
光纤传感器是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的新型传感器。以经过特殊加工处理过的光纤为敏感元件,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质量轻便、结构小巧,光纤传感器能对外界诸多环境因素进行检测。
乙烯和丙烯是石化工业中最重要的单体,其生产主要通过以石脑油或烷烃为原料的热裂解生产过程进行。蒸汽裂解炉是热裂解生产过程的主要装置,该装置是石化工业中生产能力最高,
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国家排放法规的要求,寻找一种可代替柴油的生物质含氧燃料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相比甲醇、乙醇和丁醇等其它醇类燃料,正戊醇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
当下,社会各界愈发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话题,以企业社会责任为核心的可持续供应链的相关研究亦成为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研究普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提高会对企业经济收
雷达通信融合系统是一种在信号、射频前端和天线层面将雷达和通信系统功能融为一体的智能信息系统,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移动通信、传感网、武器装备等应用领域。本文主
伴随国家间竞争的加剧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公共服务面临的环境挑战越来越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适应环境、解决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政府部门亟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