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法薄膜制备工艺中微观表面梯度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ishixin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薄膜晶体管具备了生产成本低廉和适于柔性基底制造等优点,在柔性电子制造等领域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溶液法制备有机薄膜晶体管具备了非真空、低成本及环境友好性等优势而成为一种制造有机电子器件的有效工艺方法。其中,喷墨打印法具备微图形数字化的独特优势,浸渍提拉法拥有简单的一步工艺得到有序有机半导体分子薄膜等一般溶液法不具备的特点。本文主要利用喷墨打印法与提拉浸渍镀膜法制备6,13-双(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乙炔基)并五苯(TIPS-并五苯)薄膜作为有源层制作有机薄膜晶体管,并基于此研究了溶液法薄膜制备工艺中微观表面梯度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基于金诱导有机半导体薄膜结晶取向的喷墨打印方法,利用表面能差异的诱导作用诱导薄膜生长获得了较优的结晶度和结晶取向。对金诱导区域进行表面处理,以金诱导区域作为喷墨打印起点,打印小分子有机半导体材料TIPS-并五苯单线条薄膜。相对于绝缘层,金诱导区域的表面能色散分量稍高,导致TIPS-并五苯分子更早在金诱导区域固定成核,从而诱导薄膜形成沿着打印方向的取向生长,最终获得大尺寸取向结晶的薄膜微观形貌。通过改变薄膜和金诱导区域的重叠长度L,可以提高器件的迁移率和性能的均匀性。随着L值从150μm增大到350μm,器件的平均迁移率从0.03 cm2V-1s-1提高到0.077 cm2V-1s-1,最大迁移率达到0.151 cm2V-1S’1。当L=250μm时,迁移率的分布趋于集中。(2)通过光刻胶定义图案化图层,使用1H,1H,2H,2H-全氟十烷基三氯硅烷(FDTS)对基底进行选择性化学气相处理得到润湿/非湿润湿区域,采用浸渍提拉法得到图案化TIPS-并五苯薄膜(图案面积为400×500μm2)。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提拉速度的优化,可以明显优化薄膜形貌和提高器件迁移率。在使用氯仿作为溶剂,提拉速度为7 mm/min时,所制备的图案化薄膜器件所获得的最大迁移率为0.66 cm2V-1s-1,开关比可达到4×104。作为对比,通过相同的提拉法镀膜工艺在非图案化的衬底上制备TIPS-并五苯薄膜,在相同的提拉速度下获得了最优的薄膜形貌和器件迁移率。(3)进一步,通过控制浸渍提拉法中溶剂、提拉速度、浓度、温度和衬底材料等参数制备高薄膜覆盖率的TIPS-并五苯有机薄膜晶体管,探究了镀膜过程中影响薄膜覆盖率和器件迁移率的因素。在使用甲苯作为溶剂并控制温度为30。℃时,所制备的器件获得了较优的器件迁移率(0.264 cm2V-1s-1)和薄膜覆盖率(57.16%)。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下,探究式教学作为一个时下大力推崇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它不但可以灌注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不断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分
在当代作家中,能担得起“伟大”二字的不多,史铁生是当中最伟大也最独特的一位。说他独特,不如说他不幸。上帝无所不能,却也不能面面俱到;试想谁能承受在二十一岁的青春年华里失去
目的:探讨眩晕患者病因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37例眩晕患者,根据临床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前庭功能检查、电测听、头部CT/MR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彩超等检查结
首例“闯黄灯”行政处罚案,经过了行政复议、一审,于2012年4月6日,嘉兴市中院做出终审判决认定当事人舒江荣的行为违法。判决一出,便引来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该案出发,运用行政
氧化锌作为继GaN后出现的短波长直接带隙氧化物光电半导体材料,具有与GaN相似的晶体结构和能带结构,而且其激子能(室温下为60 meV)远高于GaN,有利于实现室温下电泵浦的激子发
<正> 中国有句名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德国ROHM公司就是一家以制造“利器”著称于世的公司。该ROHM GmbH公司成立于1909年,总部位于德国Sontheim市,是世界最大的工装夹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射频功率器件的需求日益剧增。这对射频功率器件的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应用在移动通讯基站和雷达等领域的射频功率器件国产化,本论文
四川安多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混居区,通过长期的民族文化交流,各民族逐渐将异文化因子转化为本民族稳定的心理因素,并通过语言等中介,使各民族的知识经验、社会规范与价值体系
本课题以某型装备系统为研究背景,针对传统的人工检修维护无法实现电路板自动化故障检测的问题,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诊断方法。论文以分析多种型号数模混合电路板为基础,针对
重掺杂硅由于其独特的表面形貌和良好的宽光谱吸收特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目前这一新型材料可用于硅基光电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并将产生革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