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审美文化的视角考察了新时期流行歌曲走过的二十年历程,认为它是这一时期兴起的、具有自身特征的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通俗性、娱乐性、关心个体、贴近生活以及不断的迁替嬗变等特征,构成了这一时期流行歌曲的总体面貌.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创作两个维度揭示出新时期流行歌曲发展嬗变的轨迹,并展开分析.在基本的理论观念和价值论上,这一时期的兴起的流行歌曲是现代意义上的"反映"内涵对传统反映论的突破,由社会本位主义向个人本位观念的转变:在演唱形式上,它是独唱对合唱的突破,而且广泛传播为随时随地的"哼唱":在音乐风格上,它是柔性美对刚性美的突破,是随意性对严整性的取代:在歌曲内涵和题材上,它经历了从开始时对爱情人性的思慕渴求,到一度出现的"怀旧反思"和民歌民谣的盛行,直至今日的多种内涵、多元价值宽容并存.最后,本文对新时期以来的流行歌曲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将其分为娱乐型、表达型和美育三种功能递增的类型,并结合新时期流行歌曲在创作、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存在的弊端,阐明对其进行文化美学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