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20种福建省常见中药中筛选出对变形链球菌(S.mutans,简称变链菌)抑菌作用较强的1种药物,将其与青梅混合后评价混合液对变链菌生长、黏附的影响,为开发青梅类防龋产品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采用纸片扩散法测量20种中药(1g/ml)对变链菌的抑菌圈直径,从中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强的1种药物;(2)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该药物与青梅对变链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将浓度为1/2MIC的青梅与不同浓度五倍子(从MIC逐级倍比稀释到1/32MIC)联用,测定混合液对变链菌的MIC;(3)选取MIC混合液值以下7个浓度的混合液,通过平板活菌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组下变链菌黏附在光滑玻璃表面的数量,探讨混合液对变链菌在光滑玻璃表面黏附作用的影响。结果(1)20种中药中共有10种对变链菌产生大小不等的抑菌圈,按抑菌圈大小次序分别为五倍子>黄柏>黄芪>甘草>厚朴>丹参>蜂房>金银花>连翘>桔梗,而包括决明子、肉桂、骨碎补、升麻等在内的其余10种中药均并未出现抑菌圈;(2)青梅对变链菌的MIC为80mg/ml,五倍子的MIC为40mg/ml,青梅-五倍子混合液的MIC为40mg/ml青梅+10mg/ml五倍子;(3)当青梅-五倍子混合液浓度≥1/128MIC混合液时,其对变链菌在玻璃表面上黏附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当浓度为1/128MIC混合液时,则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20种福建省常见中药中,五倍子对变链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较显著;青梅和五倍子均能有效抑制变链菌的生长,将二者联用可降低单组份药物的使用浓度;一定浓度的青梅-五倍子混合液能有效抑制变链菌在光滑玻璃表面的黏附,且呈浓度依赖性。青梅-五倍子混合液有望成为防治口腔疾病的新型药物资源,开发应用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