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际劳动就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y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就业问题的研究,不仅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经济政策制定者十分关心的焦点问题。实现就业稳定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国家制定宏观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统计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省际劳动就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初步探索我国地区之间就业的空间相关性。首先,对劳动就业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回顾。详细阐明了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凯恩斯经济学的就业理论、货币主义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其次,对我国劳动就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非常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与日本和美国相比,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过高,而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却过低,我国就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对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就业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东部就业人数比中部和西部都要高,并且在就业人数增长率方面,东部地区也比中部和西部高。通过计算区域就业极差和Theil指数,本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地区就业差距在逐步扩大。然后,用Moran指数法对省域劳动就业的空间相关性和依赖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省际劳动就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省际劳动就业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而且邻近省域就业的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对本省具有正向影响,但各地区经济结构的不断趋同使得空间溢出效应远小于空间依赖性;在影响省域劳动就业的诸因子中,技术进步、市场化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出对省域劳动就业具有显著影响,对提高区域就业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工资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显著,人口城镇化水平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性对就业的影响较小,工业化对就业的影响尽管不是很显著,但其对省域就业的正向影响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的相关结论对如何促进省域就业提出了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如果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打造高效的课堂,一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有效途径,希望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纺织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纺织品国际市场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出台纺织业振兴规划,大力扶持纺织产业。因此,如何抓住机遇,摆脱资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指出中学生质疑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初中生质疑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99-01  初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初中教育
【摘要】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学习困难、审题不清、抄袭作业以及思维能力较差等问题,需要中职数学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基于此,笔者从思维导图的概念入手,对思维导图在中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顺利找到解题思路,以此提升中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职院校;数学思维
世界各国都把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从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产业结构的形成和优化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对经济增长具有制约作用,经济增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