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6年通过对全国11个城市0-7岁208620名儿童的调查,发现我国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2%(1986年为0.9%)。年长儿童和青少年较年幼儿童的肥胖发生率更高。这些肥胖儿童有30%肥胖状况延续至成年期,是成年人群中重度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来源。肥胖不仅对儿童身体的形态、机能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尤其是肥胖患者的心理损伤及行为偏离,升学就业方面所受到的种种歧视,都将成为未来社会棘手的问题。肥胖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身体臃肿、动作笨拙等原因,肥胖儿童时常感到孤独感和自卑感。,小学阶段正是儿童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同伴关系不良可能会影响个体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本论文就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在同伴关系和心理健康方面做了比较,以发现问题,为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指导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济南市舜耕小学的154名小学生为被试,分为肥胖组和正常体重组,以同伴关系问卷和心理健康测验为工具,对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的儿童在同伴关系量表中的同伴接受、自卑和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肥胖儿童的同伴关系较差。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的儿童在心理健康量表中无显著性差异。2.男女生在同伴接受、自卑和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同伴接受较低,自卑较高,男女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中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女生在心理健康的各维度及总分上得分都高于男生。说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3.四、五、六三个年级在同伴关系各维度和整体水平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心理健康各维度和整体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4.组别年级在交往恐惧和同伴关系总分上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四年级正常体重组与五年级正常体重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五年级正常体重组比四年级有更多的交往恐惧心理。性别年级在同伴接受和总分上存在显著性交互作用,六年级男生与四年级男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四年级男生的同伴接受要高于六年级男生。组别年级在学习焦虑和总分上存在显著性的交互作用,四年级正常体重组与四年级肥胖组有显著性差异,且四年级肥胖组的学习焦虑高于四年级正常体重组。性别年级在孤独倾向上存在显著性的交互作用,五年级女生与六年级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五年级女生的孤独倾向高于六年级女生。5.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的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都存在显著性相关。肥胖组中同伴接受与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心理健康总分之间都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正常体重组中同伴接受、交往恐惧、自卑因子和同伴关系量表的总分与心理健康中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心理健康总分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的同伴接受和同伴关系的总分都能够很好的预测心理健康水平。希望通过本研究得出的结论能够对肥胖儿童的教育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提高学校、家庭对肥胖儿童的及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