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利组合分析方法作为布局决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利用专利数据客观衡量技术地位的思路对于解决国立科研机构专利布局问题至关重要。本论文通过调研发现:当前科研机构对专利布局研究较少,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缺乏科学数据支持,难以付诸实践;在创造布局和专利申请、保护与应用等方面缺乏统筹考虑。鉴于企业与科研机构在需求、职能、驱动机制和经费来源的差异,当前企业专利组合分析方法并不能直接移植到科研机构当中。据此本文尝试面向国立科研机构专利布局构建并完善科研机构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将其作为一个支持国立科研机构专利战略决策的强有力工具,帮助决策者分析并挖掘国立科研机构的战略性专利情报资源,确保其在专利研发、申请、维护和转移转化过程中对专利组合的高效率管理,为科研机构的专利布局提供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深入探索国立科研机构专利布局研究,本文在分析梳理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借鉴企业专利组合分析方法的思想。以中国科学院为例设计国立科研机构专利布局应用场景,从研究所层面、技术层面和专利技术一体化层面分别遴选并改进适合国立科研机构数据特征的专利组合分析指标,最终构建了三个层面的专利组合分析模型。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1)梳理了科研机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相关的概念与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我国国立科研机构专利管理能力和专利转移转化能力均较弱。 (2)归纳并完善了科研机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维度设计、指标选取、组合指标构建、相关指标效力检验、维度模型构建、组合策略分析以及布局建议七个分析步骤。 (3)构建完善了研究所层面专利组合分析模型。面向研究所的专利布局综合评价,旨在清晰地分析出国立科研机构下属研究所的专利布局实力。利用因子分析抽取了专利申请数量、发明专利数、专利授权数、地域保护范围、技术保护范围、授权后第N年维持数量和专利许可权属转移7个指标组合构成布局数量维度,以科学关联度和平均被引频次组合表征布局质量,据此构成二维模型。实证结果发现综合评价体系的内在信度较好,能够更有效地评价专利布局综合实力。 (4)构建完善了技术层面分析模型。针对研究所涉猎的技术领域的布局形势和布局策略,评估研究所在不同技术领域的布局优势和劣势,有助于识别技术领域本身发展潜力和优化布局的机会,为决策者优化配置知识资源、制定技术领域布局规划提供科学的布局决策支持。遴选并检验了技术层面相对技术布局指标,利用线性加权的方法通过对专利相对技术能力、专利相对维持能力、相对地域保护范围及其权重系数来组合构建相对技术布局深度指标,另以相对技术优势作为技术布局规模维度,以相对技术集成能力作为技术布局集成维度,据此构成三维模型。实证结果与Ernst方法的可视化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73%技术领域所处的类似策略区域一致。 (5)专利技术一体化层面分析模型是对专利许可、维持和转移转化实施机会的探索,从专利家族组合和技术领域组合两个方面出发,为单件专利或专利组合在一段时间后布局利用的策略提出建议。遴选并检验了地域保护范围、技术保护范围和竞争优势作为专利家族组合指标的效力,同时遴选并检验了特征向量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作为技术领域组合指标的效力。实证结果显示:综合考虑专利组合和技术组合的布局形势,所分配的组合布局策略和识别出的许可或权属转移机会,在与现实情况进行对比验证中获得了支持,由此得出该维度模型能够较好的分析专利组合布局形势,较准确地识别未来布局利用机会,对于制定专利布局利用策略有较大的帮助。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为: (1)根据国立科研机构的特点和其专利布局应用场景,梳理并系统地归纳出专利组合分析方法的实施步骤,包括维度设计、指标选取、组合指标构建、相关指标效力检验、维度模型、组合策略分析以及布局建议,构建了适用于国立科研机构专利布局的研究所层面、技术层面和专利技术一体化层面的专利组合分析模型,并以中国科学院化工领域的专利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2)通过借鉴当前和企业专利组合分析相关指标,结合国立科研机构专利数据特征和专利布局策略,通过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线性加权的方法构建了适用于国立科研机构专利布局的相关优化指标组合,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指标效力进行了检验,补充和完善了专利组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3)在组合策略上,面向国立科研机构专利布局的三个应用场景,分别将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面国立科研机构专利布局关注的策略维度嵌入到模型的组合策略分析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