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但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不仅张到周边自然空间,也在侵蚀城市内的非建设用地,造成了城市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城市发展带来的空间占用影响着现有绿色基础设施的功能和配置,绿色基础设施功能逐渐弱化、结构逐渐失衡。目前作为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生态安全、人类精神日益增长和变化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建构基于多功能评估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框架,将绿色基础设施的功能与结构进行关联,耦合功能与结构来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以期通过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来适应城市精明增长,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论文主要研究与结论如下:(1)建构了基于多功能评估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模型,通过功能融合和结构调整来解决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功能弱化和结构失衡的问题。首先基于人类需求角度下选取绿色基础设施功能,选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气候调节功能、景观游憩功能和历史文化保护功能进行评估,然后综合绿色基础设施多功能评估结果,通过结构要素的重新识别来调整网络结构,建网络分区来促进功能融合,最终耦合功能分区与网络结构来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2)以安庆市为案例进行多功能评估,研究发现:(1)在空间分布上:安庆市区各功能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气候调节功能、土壤保持功能以及水源涵养功能都出现“北强南弱”,而历史文化保护功能呈现出“中间强四周弱”的功能强弱分布趋势;(2)在空间集聚上:虽然安庆市区各功能空间上都存在聚类,但各功能空间分布强弱具有差异性,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气候调节功能、水源涵养功能以及景观游憩功能的空间分布出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两类集聚类型,而土壤保持功能和历史文化保护功能仅以高高集聚为主;(3)在空间相关性上:安庆市区各功能在空间上存在着相关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的有9对功能,分别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与气候调节功能、水源涵养功能、景观游憩功能;气候调节功能与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历史文化保护功能;土壤保持功能与景观游憩功能;水源涵养功能与景观游憩功能、历史文化保护功能。仅存在3对微弱的负相关性,分别为历史文化保护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景观游憩功能与气候调节功能、历史文化保护功能与土壤保持功能。(4)在空间重要性上:安庆市区综合功能的空间重要性分布显示,高服务功能区主要集中于大龙山、百子山两处,较高服务功能区的分布除围绕高服务功能区外在长江、石塘湖以及破罡湖三处呈碎斑状分布,且安庆市区绿色基础设施功能集中在中服务功能和低服务功能,二者占市区面积的50%以上。(3)在多功能评估基础上识别出安庆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与功能分区,通过耦合结构要素与功能分区构建了安庆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结果显示:根据功能分区划分出6种类型的网络中心,在空间分布上市区北部网络中心功能类型最丰富,涵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以及气候调节功能。连接廊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区东南方向,连接着长江与北部湖泊。关键生态节点41处,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以及外围网络中心间的连接处。并在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分别从网络保护优先级、连通优化景观格局、挖掘复合多功能价值、融入相关规划以及加强跨部门合作五个方面提出安庆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实施策略,以保障网络的有效实施和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