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和城市之间—论沈从文创作思想的转变历程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1212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无疑是一位成绩卓越并扬名于中外的著名作家。他一生孤独的求索,对乡村、都市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着。本文试图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具体作品的分析来解读沈从文对这两个世界认识的嬗变过程,以理性的视角来观察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两个世界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观点。沈从文一方面批判都市人身上体现的种种民族劣根性,另一方面则极力美化未受都市文明侵染的湘西自然生活。但是,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其实两种文明并不只是单纯的作为冲突的两极存在,而是相互融合的两个世界,都市里既有道德沦丧的文明人,也有传承传统文明的原始人,同时,湘西世界虽然存在着古朴的人性之美,但也体现出了原始生活方式的落后与蒙昧。带着对现代的憧憬来到了都市,在经过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后,又重返他记忆中的乡村世界。然而,两次回乡之行却击碎了他的湘西之梦,使他意识到乡村世界的落后,并企图用现代文明去武装湘西人的头脑,进而达到两个世界的融合。  纵观沈从文创作思想的转变,我们不难发现是有规律可寻的。他特殊的出身使他很早就有一种自卑的心理,家境由殷实变为衰落促使他不得不走进了部队的生活,然而部队的血腥使他厌倦了湘西,憧憬着都市的美好生活。当他来到了都市,一切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生活的孤独和强烈的自卑感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感受到都市并不是他的容身之地,他开始讽刺都市并且赞美乡村。一次故乡行的所见所闻让他感受到理想中的湘西世界与现实的矛盾,也让他开始注意现代文明影响下的乡村世界,并通过《边城》和《湘行散记》这两部作品的分析来写出他此时要返回都市的心理变化。二次故乡行使他陷入深深的思考,并希望通过《湘西》和《长河》以及其他一些作品的描写来写出他想将乡村和都市结合起来的想法。
其他文献
《全后周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收入文章三百四十八篇,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一部北周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北周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
“咸通十哲”是晚唐诗坛的一个作家群。他们以诗得名,“十哲”而十二人,分别为:张乔、许棠、喻坦之、剧燕、任涛、吴罕、张蠙、周繇、郑谷、李栖远、温宪、李昌符。他们生活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