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全球各国政府和机构都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标志着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其规定的三大减排机制为多种形式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了框架基础。在之后的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上,我国第一次以约束性指标的方式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其他国家也纷纷公布其减排承诺和具体方案。碳交易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关于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规范和内部成本控制及战略变革的问题,国际会计学界对碳排放权的会计研究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期。
为了引起企业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支出,同时弥补国内对碳排放权会计研究的不足,改变碳交易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话语权缺失的现状,提高我国碳交易定价能力,本文采取了文献综合分析法、多学科结合法和规范分析的方法,并拮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实例和数据,对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碳排放交易作为新兴经济活动出现的理论基础,其次对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框架及现状进行了概括,然后对国外主要会计准则针对碳排放权的规定进行概要分析。随后分别探讨了基于配额和基于项目市场下政府免费分配和外购获得的碳排放权的财务会计处理流程,还在管理会计框架下对碳排放权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做了成本和战略管理的分析及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内容概括和研究展望。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对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研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扩充和创新:(1)分别针对国际碳交易市场和国内CDM机制,将碳排放权分类进行会计处理,并提出了相关资产负债表科目设置的建议;(2)在管理会计框架下,分析了碳维度的生产经营方式改变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并对企业市场战略和价值评估方法的调整提供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