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交通的过度发展,对人们的日常出行、生活习惯、健康问题乃至于城市的形态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慢行交通一直是我国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是绿色、高效、健康的出行方式,却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步行活动和骑车出行的环境日趋恶劣,充满了危险与不便。由于缺乏对人最基本的理解与尊重,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减少对汽车交通的干扰,仍未脱离“以车为本”的理念。相对于机动车交通研究,我国对城市慢行交通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慢行交通规划设计要么不做调研,缺乏数据统计和实证分析,要么所做调研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以至于所得结论较为空泛或是以偏概全,不足以全面反映城市慢行交通概况。基于以上背景,现阶段探讨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调研方法,特别是定量化的系统实证分析,对于支持慢行交通发展决策、明确慢行交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策略和规划设计方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丹麦城市规划师杨·盖尔(Jan Geh1)提出的公共生活-公共空间(PLPS)调研方法,主要研究人们的步行活动、骑车出行、其它停留活动,以及城市街道和广场等空间环境对这些活动的影响,已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城市改造项目中,我国的重庆和昆明也在慢行交通发展项目中采用了PLPS调研方法。但是目前国内尚没有基于PLPS调研方法的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的系统性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研究PLPS调研方法如何自上而下贯彻到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论文首先通过综述慢行交通发展历程趋势与及理论研究,明确了复兴时期步行和自行车既是交通出行方式又属于公共活动的双复位位,以及系统性的调研方法对于全面支持慢行交通发展的重要性。并基于PLPS调研方法的特点、慢行出行的特点和慢行交通发展的趋势分析,认为该调研方法非常符合新时期慢行交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然后对比分析了PLPS调研方法的优势,其优势在于系统规范的调研方法、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案例分析了PLPS调研方法对于发展慢行交通和改善出行空间等方面的实践应用价值,有助于城市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弥补相关方面基础数据不足,使城市慢行交通和公共生活发展具有可见性;可以系统掌握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而指导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并能客观地评价项目实施效果,支持项目决策。考虑我国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交通功能占主要位置,以及PLPS调研方法比较侧重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综合调研,论文研究了在我国应用PLPS调研方法的本土化改进,以首先满足步行和自行车作为重要的交通方式的出行需求,对应调研内容,完善了调研方法的评价指标,并详细构建步行空间和自行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探讨了基于PLPS调研方法的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方法。结合PLPS调研方法和慢行交通发展特点,提出了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人为本理念层面、区域宁静交通层次的原则,满足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的3项原则,追求更高标准,满足步行和自行车多样化功能的发展需求的原则,和建设设施时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基于调研方法的自行车系统、步行空间以及地段节点的规划设计方法,并以昆明市盘龙江项目为例,分析了基于PLPS调研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