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四种甘草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4242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有以下五章组成: 第一章:文献综述 甘草是蝶形花科甘草属植物,有“十方九草”之说,“国老”之尊称,被喻为“抗旱的能手,斗沙的先锋”。作者通过对甘草在地理分布、医药、畜牧、食品、化妆品、工业、烟草业、维持生态平衡、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以及资源现状等方面的系统论述,明确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确立了论文的立论依据。我们承担的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草全成分的深度开发及综合利用”和甘肃省教委基金项目“优质资源植物—五种甘草的应用研究”,其研究目的,就是为甘草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第二章:国产四种甘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 作者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刺果甘草根和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414个峰,并确认了其中376种化合物,确认化合物占总数的90.82%。首次报道了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刺果甘草根和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为资源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第三章:甘草总皂甙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测定 作者采用冷浸乙醇提取法对4种引种栽培的国产甘草根中总黄酮和总皂甙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并且采用重量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4种甘草根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条件、不同提取、测定方法以及同一产地、同一批次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甘草总皂甙和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不同。三种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中,黄酮含量以直接测定法为较高,氯化铝显色法和硝酸铝显色法次之。四种甘草根总黄酮提取物中黄酮的含量依次为: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刺果甘草;四种甘草根中总黄酮的含感门匕师葱大学闷眨J分学位论文工毛绍.义二国产四种户甘草砂屯生代谢产物的研究量依次为: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刺果甘草。该提取路线合理可行,提取比较完全,得率较高。第四章:乌拉尔甘草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本文对乌拉尔甘草色素进行了提取、分离、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耐热、耐光性较高,在碱性介质中可稳定存在,为甘草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其成为食品、医药等领域使用的、良好的天然色素。第五章:甘草酸与灰绿黄茧DNA、延胡索乙素与乌拉尔甘草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和紫外一可见光谱初步研究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紫外一可见光谱法(UV)对甘草酸与灰绿黄荃DNA、延胡索乙素与乌拉尔甘草DNA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草酸、延胡索乙素能够与ONA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其作用方式既有静电相互作用,又有嵌插作用,同时,其作用方式和甘草酸与灰绿黄荃DNA、延胡索乙素与乌拉尔甘草 DNA的浓度比有关。甘草酸、延胡索乙素起初与荷负电的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静电吸附作用,导致自由状态的甘草酸、延胡索乙素浓度降低,从而使峰电流降低,光吸收减小,随着二者作用时间的延长和DNA量的增加,一部分甘草酸、延胡索乙素嵌插到双螺旋DNA分子的内部,形成一种非电活性物质,导致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偏移、光吸收减小。
其他文献
<正>业内专家表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应在"十三五"期间初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基本框架体系,其中基本模式、筹资方式等非常关键。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我国应建立全国统
目的评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方法分析近两年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及冠脉造影的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心肌
21世纪的今天,环境问题作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时代发展主题的重要任务之一。雾霾天气在各个城市中的频发,不仅仅带给人们日常生活极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当今经济
地域是人类棋手必不可少的抽象概念,计算机围棋可以建立此概念以提高搜索效率。本研究在数学形态学的形式化基础上探讨了划分我领土、我领空、我领海、敌领土、敌领海、敌领
蔬菜纸是一种以蔬菜为原料制成的纸样食品。本文以小白菜为原料,辅以可溶性淀粉为粘接剂,采用平板成膜法的方法,研究了制备蔬菜纸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获得,制备白菜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属于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首先分析了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在管理上、利用上、经济上、社会上和环境上的意义。同时对农用地评估研究的现状、农用地评估
摘 要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交流的日益密切,大型国际活动越来越多地选择在中国举办。近几年国内即将承办的世界性大型活动包括上海的世界博览会、北京2008 年奥运会。大
一种曾被科学家认为早已灭绝的生物又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们就像活化石一般存活到了现在……居住在南非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土著渔民,在南非东伦敦的海面上,偶然捕捉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