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新疆和什托洛盖盆地成煤地质背景、盆地演化、沉积环境、煤层发育与分布研究,对控制低煤阶煤层气聚集成藏的构造动力学条件、地层封闭条件和流体动力学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煤层气资源潜力,预测有利区。和什托洛盖盆地于海西、印支期历经雏形形成、发展并奠定了现今构造格局的基础。燕山早期形成了早-中侏罗系八道湾组、西山窑组两套煤系地层,随后接受了燕山后期及喜马拉雅运动的改造,煤系发育和保存明显受前推逆冲同生断裂控制。和什托洛盖盆地八道湾组煤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白砾山至和什托洛盖一带,煤层主要赋存于八道湾组上部。西山窑组为盆地主要含煤组,以稳定和较稳定煤层为主,一般结构比较简单,煤层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山窑组下亚组的中上部,部分赋存于上亚组的中下部。研究区侏罗纪煤处于褐煤到长焰煤阶段。储层视孔隙度较高,达6.30%~24.33%,孔隙系统发育明显呈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大孔、中孔、小孔、微孔含量依次减少;第二种类型以微孔-小孔和大孔为主,尤以微孔-小孔占优势。煤储层甲烷吸附能力较差。和什托洛盖盆地八道湾组泥岩较发育,在局部对煤层的封闭性较好,西山窑组湖侵深水沉积的泥质岩成为煤层的区域性盖层,三工河组和头屯河组沉积时出现较深湖环境,厚层暗色泥岩构成区域性隔挡层。盆地主体属径流运转区的一部分,浅埋地层有表层潜水补给,煤层气封闭性则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凹陷深处可能存在局部滞流区域。浅层径流造成煤层气的逸散和气藏的破坏,滞留水体环境利于煤层气的聚集与保存。根据煤层发育状况、构造控制作用、煤变质程度、煤质和煤层气富集程度,研究区煤层气有利区块及其排序为:白砾山南凹陷—莫合台凹陷—亢特能凹陷。和什托洛盖盆地有利区块主要受次级凹陷沉降幅度和保存完整性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