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柄瘤蚜茧蜂田间动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蚜属(Aphis),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大豆蚜通过刺吸为害引起叶片卷曲、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等症状,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对大豆Giycine max(L)Merrill的产量及品质造成重要的影响。寄生蜂是大豆蚜一类重要的天敌,对大豆蚜的种群自然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如下:一、大豆蚜寄生蜂优势种的筛选通过对大豆蚜寄生蜂的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的种群调查,可以看出,豆柄瘤蚜茧蜂在整个大豆寄生蜂种群中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出现的数量比其他的寄生蜂要多,因此,豆柄瘤蚜茧蜂是大豆蚜寄生蜂种群的优势种。二、豆柄瘤蚜茧蜂的田间罩笼与释放效果调查通过大田罩笼饲养豆柄瘤蚜茧蜂与在田间释放豆柄瘤蚜茧蜂成蜂,从罩笼饲养结果看,第Ⅲ个处理产生的僵蚜数量最多,共产生僵蚜676个,平均每个罩笼产生169±10.2个僵蚜,其蜂(♀)蚜比的比例为1:100,其效果是最好的。产生僵蚜数量最少的是第Ⅰ个处理,其蜂(♀)蚜比为1:200,平均每笼产生的僵蚜数量仅为30±2.8个。从释放结果看,在大豆田释放豆柄瘤蚜茧蜂有一定的效果。为利用豆柄瘤蚜茧蜂防治大豆蚜提供了基础依据。三、豆柄瘤蚜茧蜂室内繁育技术及基本生物学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豆柄瘤蚜茧蜂的发育历期、繁殖、寿命和性比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温度越低,发育历期越长。在22℃条件下的繁殖量最大,31℃的繁殖量最小。在19℃,10%蜂蜜水作为饲料,其寿命较长,雌蜂平均寿命达12.86d,当温度达31℃时,雌蜂平均寿命仅为3.95 d。在19℃和22℃,雌蜂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雄蜂,在25℃、28℃和31℃时,雄蜂的比例要高于雌蜂。对成蜂的羽化、取食、产卵行为进行了观察描述。通过对豆柄瘤蚜茧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可以对大田的防治提供指导,也为今后大量生产、贮藏、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这个课题的提出是政治理性的结果,政治理性和学术理性是不一样的,学术理性是严格地按照实然的标准来研究的,而政治理性有很多应然的成分.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是可产生Bt杀虫晶体蛋白的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毒力高、对人畜与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害虫防治中。随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不仅是一种社会学理论 ,而且是一种社会历史观。结构化理论从人类实践活动的向度出发 ,对于社会的构成、社会的类型和社会的变迁作出了新的分析和说明 ,从而
辣椒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常对辣椒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生产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长期单一地使用同类药剂,可能引起病原菌对药剂产生抗药性,导致药剂防效降低。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