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宁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w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肝宁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4+、CD8+百分率、CTL、IL-2、IFN-γ、IL-6、IL-10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肝宁方对慢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肝宁方治疗CHB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CH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治疗组33例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江苏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100019),0.5mg/次,1次/d,同时口服肝宁方,100ml/次,2次/d,3个月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33例予单纯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疗程结束后6个月,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IFN-γ、IL-2、IL-10、IL-6、CTL、HBV-DNA、HBeAg、ALT、AST的变化。结果:1.疗程结束后,两组在中医证候及症状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前后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CD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治疗组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TL细胞活性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治疗前后IFN-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IL-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FN-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治疗前后IL-6、IL-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IL-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疗程结束后,HBeAg阴转率两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两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ALT、AST值,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宁方可以上调低下的细胞免疫,通过升高CD4+、CD8+百分比、增强CTL细胞的活性以及增加IFN-γ的分泌来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与此同时,抑制亢进的体液免疫,通过降低细胞免疫中Th2分泌的IL-6、IL-10来直接抑制体液免疫间接提高细胞免疫,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细胞免疫的作用,同时肝宁方具有一定的保肝护肝抗炎的作用,得以使机体在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抗病毒作用的同时有效的保护了肝细胞组织免受破坏,进而改善中医的临床症状、证候以及预后,最终使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
其他文献
<正>一小余隔个几天就要去东门批发市场进一次水果,一般都赶在早晨交警上班之前的那一小段时间。他的电动三轮车被收掉过一回,花了200块钱才赎回来,所以特别小心。回到家的时
为了分析塑性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共设计8组配合比48个试件,进行了了单轴抗压试验,得到了塑性混凝土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将其与常规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进行对比,并从应
湿地遥感影像分类是遥感研究的一大难题。利用洞庭湖TM数据,并辅助地面GIS信息,通过专家分类知识库建立决策树分类方法,结合研究区的DEM进行洞庭湖湿地的影像分类,通过决策树
滨水空间是城市建筑硬质界面和水体这一软质界面的过渡空间,也是城市的开放空间,往往具有城市“窗口”的作用。滨水设计对城市特定的环境因素加以提炼、升华和再创造,以建立景观
研究了以三氯化磷与无水乙醇为原料,以N,N二甲基苯胺为脱盐酸剂,合成亚磷酸三乙酯影响因素,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
<正>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干预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糖尿病
<正>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江南水乡乌镇隆重举行,作为世界网民数量第一的国家,中国倡导从"利益共同体"走向"命运共同体",既为中国谋,更为世界谋。这既体现大国责任与担当,
研究了氯化稀土对柠檬酸与正丁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单一氯化稀土和混合氯化稀土均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为此,系统地研究了混合氯化稀土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