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竹(Phyllostachy pubescens)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资源我国现有毛竹林总面积300万hm2以上,约占全世界竹林面积的20%,并且近年来种植面积有不断扩大的大趋势。它不仅在我国竹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固碳增汇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不同地区毛竹林的林分、经营管理、地带性差异对正确估算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存在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竹龄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本研究以湖南桃江县不同年龄毛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年龄毛竹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变化趋势。主要研究结果为:(1)研究区3个不同年龄毛竹林土壤(0-60cm)类型为山地黄壤,土壤pH 4.41-4.54之间,属酸性土壤,平均密度为1.117-1.163 g·cm-3,平均含水率为48.97%-65.91%,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8.96-46.51 g·kg-1,全氮和全钾平均含量分别为 1.19-1.53 g·kg-1 和3.31-4.98 g·kg-1,全磷含量为0.35-0.52 g·kg-1,处于低水平。(2)不同年龄毛竹林生态系统中,1年生毛竹单株生物量为16.204 kg,3年生为19.258 kg,5年生为23.202 kg。且生物量分配中以竹竿最高,其生物量可占毛竹单株总生物量的63.37%-68.69%。表明竹竿是毛竹生物量形成的主要器官。乔木层(竹林层),1年、3年、5年生毛竹林分生物量分别为20.254 t·hm-2、25.036 t·hm-2和55.685 t·hm-2,林下灌木层总生物量分别为 1739.520 kg·hm2、1874.285 kg·hm-2和230.243 kg·hm-2,以3年生竹林最高;林下草本层总生物量分别为2784.386 kg·hm-2、1917.472 kg·hm-2和59.042 kg·hm2,各年龄竹林林下草本植物均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林地死地被物层生物量分别为1371.107kg·hm-2、822.339 kg·hm-2和1731.242 kg·hm2,且生物量大小在不同分解阶段均表现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3)乔木层(竹林层)不同年龄竹林各器官碳素平均含量在389.334-534.051 g·kg-1之间,且器官不同,碳含量不同,但各龄级器官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并随着毛竹年龄的增长,其器官碳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林下灌木层植物碳含量在406.963-539.916 g·kg-1 之间,草本层植物碳含量在397.916-549.745 g·kg-1之间;死地被物层碳含量在213.302-275.569 g·kg-1之间波动;土壤层碳含量在22.597-26.980 g·kg-1之间,有机碳含量以表层土含量最高,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小。(4)1年、3年、5年生毛竹林生态系统中,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10.490 t·hm2、11.802 t·hm2和28.226 t·hm2,随年龄增加碳储量不断增大,且碳储量在年龄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碳储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以竹竿最多,须根最少;灌木层碳储量中,1年生、3年生和5年生竹林分别为854.449 kg·hm2、871.451 kg·hm-2和160.867 kg·hm-2;草本层碳储量分别为 1288.200 kg·hm-2、882.914 kg·hm-2和31.999 kg·hm-2,且灌木层和草本层碳储量在物种分配上均存在不均匀的现象;死地被物层碳储量在0.307-0.420 t·hm-2,随竹龄增加而增加,各年龄竹林内死地被物层碳储量在不同分解阶段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土壤层碳储量在117.339-138.978 t·hm2之间,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5)不同年龄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为:1年生毛竹林植被层碳储量占系统总碳储量的9.70%;死地被物层占0.24%;土壤层占90.06%;3年生毛竹林植被层碳储量占系统总碳储量的9.76%;死地被物层占0.27%;土壤层占89.97%;5年生毛竹林植被层碳储量占系统总碳储量的16.93%;死地被物层占0.25%;土壤层占82.82%;不同年龄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库分布格局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